齊魯網聊城7月18日訊(記者 張曉博)受捐31萬,其中25萬被學校以“家長委員會”的名義轉捐給慈善總會,而慈善總會拒絕退款。聊城市文軒中學“轉捐門”被公眾廣泛關注。
18日,受捐人閆淑青的母親在接受齊魯網記者采訪時稱,“慈善總會說最多給一萬”。而這筆愛心款再被轉捐前,閆家人并不知情。
專題策劃:
新聞回顧:
募捐31萬元 25萬轉捐慈善總會
《人民日報》報道顯示,閆淑青是聊城大學大三學生,兩年前查出尿毒癥,輾轉多地求醫,等待腎源進行移植手術。3月13日,閆淑青的親弟弟閆森,因急發腦出血住進醫院。在得知閆森沒有生還的希望后,閆森父母同意孩子身故后捐獻器官挽救他人生命。除了將一個腎臟移植給姐姐外,另一個腎臟、一個肝臟共挽救了兩個人的生命,兩個眼角膜使兩名患者重獲光明。
考慮到這個家庭的不幸,閆森生前就讀的聊城市文軒中學開展了捐款活動,短短幾天募得31萬元。
然而,捐款的最終去向卻令人匪夷所思。5月28日,閆淑青的父親閆玉房突然收到一封文軒中學發來的快遞,被告知在分兩次給閆淑青支付6萬元治療費后,剩余25萬元善款全部捐贈給聊城市慈善總會。
慈善總會拒絕退款 最多給1萬
閆淑青的母親王萬榮在18日下午接受齊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事發后,他們找到聊城市慈善總會,但對方表示,最多只能給他們一萬元。
原本捐助閆淑青一家的善款,為何跑到了慈善總會?而慈善總會又為何不肯退款?這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閆森的母親王萬榮告訴記者,慈善總會一位叫于棟的工作人員對她說,“不管是誰捐款,我們都得要,要了可以捐給那些更困難的人!庇杏浾呔痛藫芡ㄓ跅澋碾娫挘跅澇姓J:“我們的系統排查是有問題,但捐款一旦進入慈善總會,就不能再退出!
王萬榮說,5月28日,家屬收到了學校寄來的告知書后,“過了三四天,我們找到慈善總會,去了一趟,看看咋說法。慈善總會的人說,哪有給錢不要的道理,學校說,用這筆錢救助比我們更困難的人!
“我說你想想我這個情況,還有比這再困難的么。”王萬榮說,“他們說你寫個申請,我一個星期后把申請拿過去,對方說這個申請最多給你一萬元,頂多就一萬元。
18日下午,齊魯網記者多次撥打聊城市慈善總會辦公室電話,工作人員稱負責人“去開會了,自己不清楚”,隨后電話一直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