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時期,滕州地區是一個交戰的地區。聽老人們說,日軍為了占領滕縣,曾投放大量炮彈和手榴彈,導致很多人傷亡。”家住滕州南部的王先生說,但很多炮彈沒有爆炸。
近年來,在滕州多處工地發現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手榴彈或炮彈,大多是當年日軍攻打滕縣時留下的。這些手榴彈或炮彈被發現后,均交由公安機關安全銷毀。
2008年3月,在滕州城區東部一施工工地,施工人員在挖土時發現了兩枚炮彈。在滕州城區善國大橋附近一處工地上,施工人員也發現了一枚炮彈。經勘查和認定,這3枚炮彈均為當年侵華日軍留下的炮彈。
2011年10月,滕州西崗某建材廠從滕州城區某建筑工地備土貯存,在清曬土方時,發現一枚疑似炮彈的銹鐵物。經過民警檢查,發現此物件長36厘米,直徑為12厘米,有尾翼。后經滕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隊鑒定系廢舊炮彈。
2011年11月2日,施工人員在滕州一中職工宿舍區鋪設暖氣管道時,挖出四枚炸彈和一枚手榴彈。經專家鑒定,炮彈和手榴彈屬于日軍的小口徑迫擊炮射擊炮彈,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遺留下來的。
2012年6月,滕州市北辛街道后屯村一村民在地里鋤草時發現一疑似爆炸物。經初步鑒定,此物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使用的一枚手榴彈,彈體結構較完整,仍有殺傷力。
2012年7月3日,滕南社區項目建筑工地上幾名工人施工時,從地下挖出1枚疑似炮彈的物體。經初步勘查,疑似炮彈物體應為歷史遺留炮彈,頭部呈圓錐形,炮彈長約70厘米,底座直徑約20厘米,炮彈已高度銹蝕,但內部仍完好。
2012年10月21日,建筑工人在滕州威尼斯莊園一新開工的建筑工地處,發現了一枚鋼制圓筒型物品,后經民警勘查發現,圓筒形物品為一枚航空炸彈,此炸彈長約1.2米,直徑約30公分,重約120斤,經分析是二戰時期遺留的。 本報記者 孔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