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波,今天好了吧?
現在睡醒了嗎?沒事就多睡一會兒!不要去追求高的學業和別人攀比,無論什么事一定要想開,生活總是會有溝溝坎坎的……”這是封長軍寫給兒子封波的一條長長的短信。他沒有等到兒子的回信,得到的卻是學校傳來封波失蹤的消息。
今年夏天,封波將從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畢業。然而,他奔波半年尚未找到工作。
5月3日,封波突然離校。5月12日,在泰安虎山水庫邊,一雙藍色拖鞋被發現——— 封長軍和妻子認定:這就是兒子的!
失蹤
當晚就吃了一口饅頭
5月19日14:00,悶熱的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男生宿舍,封波的舍友正在午休。封波的床是空著的。此時,封波離開學校已經16天。
舍友小鄭最后見到封波,是在5月3日晚上。“那天,我和他一起吃晚飯。封波買了3個饅頭。他咬了一口就放下了,看上去坐立不安。自5月1日返校后,他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問他是否不舒服,他也不回答。”小鄭說。
只吃了一口饅頭,封波就回到宿舍。小鄭便將封波剩余飯菜打包。回到宿舍,小鄭看到封波已經躺在自己的床上。“你的飯菜給你帶回來了,你要是餓了,就起來吃點。”封波沒有回應小鄭的話。小鄭不便多問,離開宿舍。20:30前后,小鄭不放心封波,回到宿舍,封波還躺在床上。大約一個小時后,小鄭聽同學說,封波走了。“當時,我們誰也沒在意。封波喜歡上網,大家以為他去上網了。”小鄭說。
然而,到了5月5日封波仍沒有回去。發現異常的舍友們上報了老師:封波失蹤了。打電話,他的手機留在了床上。就連平時不離身的筆記本也扔在了教室。
在封波的手機上,記者看到了父親4日發給他的那條滿含愧疚的短信:“……爸爸每月給你500元的生活費,有時候還不及時給你,讓你在大一、大二、大三餓著肚子學習。當時你想要個新手機,爸爸都沒答應你,沒想到你卻從爸爸給你的僅500元生活費中省出一些,加上晚上打工掙來的錢去買手機用,是爸爸無能啊!這樣爸爸還對你發火,爸爸對不起你了!請原諒無能的爸媽吧,把過去不開心的忘掉吧!孩子,你是爸媽的希望,全家的希望啊!”
封長軍不知道,短信發出去的時候,封波已經扔下手機離開了學校。
“看得出,他內心很不安”
5日下午,封波的老師給封長軍打去電話:封波不見了!封長軍和妻子立刻從膠南大村鎮趕到泰安。
封波是家中獨子,從小懂事。學習不是一流,卻很用功。上小學時,封波攢了5毛錢,在媽媽生日那天給媽媽買了一個蛋糕。至今媽媽回憶起來,覺得甜蜜得要流淚。上中學,父親帶他去膠南,在公交車上,沒人教他,他就會給老人讓座。讀大學了,封波是同學們的好哥們兒。舍友小鄭說,封波內向,但很講義氣,對人很好。封波家庭條件不好,但得知一個同學沒錢交學費,他說服父親,拿出5000元替這個同學交了。
然而,2013年春節后,封波就開始變得比以前更沉默了。他開始四處奔波,甚至跑到濟南,只為畢業能找個好工作。“不過,一切都沒有這么順利。”小鄭說,“他心里有壓力。工作難找,還有幾門課掛科。而舍友們,基本上都有工作了,有的還考上了研究生。”
清明節,封波離開學校,回到膠南,這段時間,他跑遍了膠南的大街小巷,希望找個實習的單位,仍是一無所獲。
在家的20多天,封長軍看到封波一直沉默,不愿多說話。他知道,兒子心里有壓力:“四年大學,家里花了8萬多元。耗光了家底。找不到工作,他感覺對不住我和他媽。有一天,封波突然說,‘爸,那畢業證我們還要嗎?’我知道他有幾門掛科,心里很生氣,但之前我從他的日記里看到,他說自己一直很努力,就是成績不好。所以,當時我忍了,沒對他發火。但看得出,他內心很不安……”
5月1日,在膠南老家待了20多天后,封波和父母告別,去了學校。“離家時,他很平靜,自己買了車票,還告訴我們不要擔心他。”封長軍說。不過,兩天后,他收到封波的短信:“爸,找個車來接我吧,我想回家。”封長軍給他回電話:你自己坐車回來吧,記得跟老師請假。
尋找
水庫邊的藍色拖鞋
但是,封波沒有回家。監控錄像顯示,3日21:51他一個人疲憊地走出學校,沿環山路消失在畫面中。走時,穿著在膠南老家買的那雙藍色拖鞋。
5月12日,是母親節。封波的媽媽找遍泰安的大街小巷后,在虎山水庫邊見到了封波的這雙拖鞋。她一眼就斷定,這百分之百就是封波的。“我不相信他會尋短見,如果他覺得找不到工作,是對不住父母,就去尋短見,就太不理解父母對他的愛了。找不到工作,咱回家,只要人好好的,比什么都強。”19日,封波的父親對記者說。小鄭也不認為封波會尋短見:“出去散散心,也許過幾天就會回來。”
不過,水庫邊的藍色拖鞋,對封長軍和小鄭來說,都是令人不安的信號。
不顯示號碼的電話
就在父母、親朋、同學苦尋封波的時候,一個不顯示號碼的電話打進封長軍的手機:“你兒子在我這里,你打2萬元過來……”封長軍呆了,他去銀行打錢被勸阻,轉而求助派出所,對方尚沒有確定是否可以給他立案。小鄭聞之此事,義憤填膺:“媽的,這幫騙子!”
19日下午,封長軍依舊沒有兒子的消息。他不愿意去找人再打撈水庫,費用只是原因之一,他不愿相信,甚至異常排斥這樣的結果。他更愿意相信,兒子是被人騙走了,抑或是去找工作了,或許兒子是想先找個工作,再聯系家人,給家人一個好的交代。
5月的校園,人來人往中,除了離愁別緒,就是那永恒的畢業主題:去哪里工作。當地警方還在街頭巷尾打探著可能與封波有關的消息,而封波的舍友們仍然會很傷感地想起那個講義氣的同學。(張全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