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發展納入“一張圖”
從距離上算,海陽市離青島市跟離煙臺市幾乎一樣遠。多年來,承接兩市產業輻射、發揮小城的“洼地”優勢,更多是海陽人的被動行為。
如今,作為青榮城際鐵路的經過地,海陽市開始超前謀劃、主動融入。在位于海陽市經濟開發區的青島貝爾特生物產業園,總經理華衛介紹,基地落戶海陽是基于當地豐富的原料資源,然而,作為高科技企業,卻因為交通不便,先后幾次與即將招到的高科技人才失之交臂。“從濟南過來要六七個小時,北京上海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很看重時間。如今,住在青島、來海陽上班即將成為現實。公司將在此建設二期、三期工程。”華衛說。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區域性經濟體之間互相交流、融合、互補成為趨勢。煙臺、威海都是經濟強市,青島更是全省的經濟中心,三市的融合發展,對全省經濟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但長久以來以公路為主的客運方式,成本高、效率低,青島至煙臺、威海分別要2小時、3小時,且班次有限。此前,青榮城際鐵路沿線地區的鐵路客貨運輸由膠濟、藍煙、桃威鐵路承擔,其中進入煙臺的只有藍煙鐵路,這無疑是個制約。城鐵的到來,將加速產業的落地,將半島發展真正納入“一張圖”。
“我們已經與青島、威海、日照建立了旅游聯合體,以‘仙境海岸’為主題抱團發展,目前正研究更多層面的融合。”在煙臺市旅游局副局長牟云看來,城鐵的開通,會將半島濱海旅游真正連成線,促使各市不斷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對細分旅游市場、加快旅游產業優化升級都將是大好機遇。
打破地域瓶頸,半島城市群在產業、旅游、商務等方面的互補合作將進一步顯現,“青島工作、威海居住、煙臺休閑”的目標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