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綜合交通調查報告
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一、概述
本次綜合交通調查共設置包括居民出行調查、查核線流量調查、流動人口交通特征調查、客流吸引點調查、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全市中小學生交通出行調查、殘疾人出行調查、非私家車出行特征調查、公眾出行意愿調查、公共交通客流及其出行特征調查和貨運調查共11類專項調查。
調查工作從2013年7月開始技術籌備,2013年9月正式啟動,在全市市民、社會群體和各有關部門、單位的大力配合下順利完成。目前調查得到19600多戶家庭的居民出行特征和出行意愿問卷,流動人口調查有效問卷3100余份,中小學生出行網絡調查問卷11萬份,殘疾人出行調查問卷51份,12345熱線問卷2500多份。經過對調查數據的錄入、查對、校核、篩選,獲得了大量翔實可靠的交通基礎數據,結合城市特征,對調查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二、近十年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發生較大改變
1、城市發展迅速,交通需求持續增加。
2013年,濟南市中心城區出行總人次達到725萬人次/日,人均日出行次數2.1次。相較2004年,總出行人次增長31%,人均日出行次數增長6.6%,交通需求增長迅速。
2、居民機動車擁有量較高。
2012年,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總量為140萬輛,是2004年的1.75倍,增長十分迅速。在全方式出行結構中,居民出行的機動化水平顯著提高,2004年至2013年間居民機動化出行比例由30%上升至43%。
3、出行目的呈現多樣化趨勢,但仍以通勤出行為主。
2013年,濟南市中心城區范圍內,工作日內通勤出行占出行總量的55%,相比2004年,通勤出行減少20個百分點。各出行目的中,變化最大的是上班、購物和接送小孩。其中,上班出行、購物出行分別增加了2個百分點,而接送小孩的出行增加近4個百分點。非工作日內的出行目的比例與工作日完全不同,居民出行是以購物餐飲、公園游玩為主。
4、居民出行方式以步行、自行車、公交車、小汽車為主。
濟南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結構發生改變,機動化水平顯著提高。正常工作日內,居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依次為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小汽車、其他。根據2013年調查數據顯示,周末與周一的出行方式結構形態基本相同,依次為公交車、小汽車、電動車、自行車、步行、其他。其中,周末的公交車、小汽車的出行比例比工作日較高。
5、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出行成本增加,公交競爭力不夠。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居民職住分離現象越來越嚴重,居民平均出行距離、出行時耗明顯增長。調查數據顯示,本市就地就業率25%;與2004年相比,濟南市居民出行平均時耗延長7分鐘。
在各出行方式中,公交車的平均出行距離僅比小汽車出行高出8%,但所需的時間耗費卻高出35%。顯而易見,公共交通的競爭力顯著低于小汽車,需不斷加大公交優先力度,努力調整出行結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