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蘿卜大豐收,我們蘿卜名氣大不愁賣。”望著眼前大片胡蘿卜地村民張修龍興奮不已。眼下正是麥收季節,與別的地方不同 ,萊西市店埠鎮的農民不忙著搶收小麥,而是雇人在地里拔蘿卜。記者探訪中了解到,農民既是農戶,也是老板,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安徽、貴州等地的農民都來打工。據了解,店埠鎮全鎮有10萬畝耕地,光蘿卜規模種植就有6萬畝。據村民介紹,精選出的“白富美”遠銷國內各大市場和出口,而次品蘿卜則用來深加工。由于店埠鎮緊靠全國最大的村級蔬菜批發市場,菜農在家門口就可賣菜。
>>>探訪
別人收麥子,他們拔蘿卜
6月16日,記者趕到萊西市店埠鎮,沿途隨處可見拉蘿卜的貨車,正值小麥收獲季節 ,這里卻滿眼都是收獲胡蘿卜的繁忙景象。走進店埠鎮胡蘿卜中心種植區域,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片綠油油的蘿卜地,一眼望不到頭。記者注意到,收胡蘿卜的農民分工明確,有的拔蘿卜,有的分揀 ,有的裝袋 ,有的打掃“戰場 ”,一袋袋蘿卜整裝待發,隨時裝運到貨車上。
“4畝蘿卜都賣完了,根本不用愁。”今年的胡蘿卜大豐收,村民李女士按捺不住喜悅,她告訴記者,今年畝產量達1萬斤以上,4畝多胡蘿卜有4萬元的收入,比種小麥劃算。
60歲的李視文告訴記者,他們是萊西市院上鎮的村民,眼下正是蘿卜收獲的季節,每天他們凌晨1點起床來這里拔蘿卜,拔完之后進行分揀、裝袋,一直忙到中午12點收工。“趁著天涼快,上午把活干完,下午就可以歇著了。”李視文告訴記者,一天下來他們每人有300元的收入,但掙錢也不是輕松的事,拔一整天蘿卜也累得腰酸背痛。在李視文的指點下記者也體驗了一把,拔蘿卜要頻繁蹲下又站起,非常吃力,拔了不到10分鐘記者就累得渾身酸疼。
>>>講述
緊靠大沽河,蘿卜上市“搶手”
“土好水好,我們這里的蘿卜又脆又甜。”72歲的李大爺告訴記者,萊西店埠鎮緊靠大小沽河,水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當地土壤是黑黏土,土壤肥沃,非常適合種植胡蘿卜,而現在灌溉也實行了自動化,只要打開水龍頭就可以進行滴灌。
“我們這里的蘿卜遠近聞名,根本不愁銷路。”店埠鎮后屯村村民李茂岳告訴記者,店埠蘿卜是山東省省級特色農產品,他們的胡蘿卜以紅皮、紅肉、紅芯“三紅”聞名,具有色澤好、光滑度高、甜度高等優點,深受市場歡迎。每年春天,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客戶就會找上門來洽談業務。現在光他的合作社一天就能賣出150噸蘿卜,而像他這樣的合作社全鎮有10多家。據店埠鎮黨委秘書王紅才介紹,店埠胡蘿卜已于 2010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現在 ,全鎮從事胡蘿卜種植的農戶達到7000多戶,種植面積達5萬畝,收獲期間,每天五百萬斤的胡蘿卜銷往全國各地,胡蘿卜產業的年產值在五億元以上。
>>>幕后
拔一個月蘿卜,能掙萬余元
“地里干活的都不是本村人,他們是從附近村莊過來的。”村民張偉告訴記者,店埠鎮種植胡蘿卜歷史有20多年了,10年前他們開始規模化種植,來收蘿卜的批發商急著裝車,人手緊缺根本忙不過來,無奈之下只好跑到附近村莊雇人,漸漸地就形成了專門收胡蘿卜的“專業收獲隊”。據了解,這些收蘿卜的隊伍除了來自萊西本地,還有不少來自平度、即墨等地,他們趁著農閑前來收胡蘿卜,一個月就能掙到1萬元,而當地村民則當起了老板。把整片地直接賣給收購商,自己等著在家數錢就行了。
“這里的農戶基本上每家都能種10畝左右,年收入非常可觀。”一位村民透露,很多農戶一年純收入都在七八萬元以上,由于效益好,不少原本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紛紛返鄉,在家門口種地的同時也當上了老板。“兒子今年就要上大學了,這三畝地供應兒子上大學完全沒有問題。”村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兒子上個本科完全沒問題,今年胡蘿卜大豐收,算算能收入3萬元,兒子上大學的學雜費她根本不用愁了。據張女士介紹,通過種胡蘿卜,村民們改善了生活,有很多農戶甚至結伴去團購轎車。
>>>影響
聲名遠揚,外省農民來打工
據店埠鎮黨委秘書王紅才介紹,這個季節不僅收胡蘿卜,白蘿卜也是收獲季節,當地產的白蘿卜被稱為“膠東人參”,目前白蘿卜的收獲已近尾聲。記者在一片農田看到,村民們正忙著進行最后的“沖刺”。“今年的白蘿卜收成很好,這個季節的收購價一斤在 5毛錢左右,一畝地大約能收1萬五千斤。”一位村民把收好的白蘿卜往車上裝,臉上流露著滿意的笑容。據了解,萊西市店埠鎮種植白蘿卜的面積有1萬多畝,除了直接賣,他們還進行深加工,形成收獲、清洗、裝卸、加工、銷售的“一條龍”。據了解,由于村民是錯開時間種植蘿卜,蘿卜收獲時間從5月底持續到7月底,由于整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自安徽、貴州、河南等地的農民不遠千里來打工。
緊靠批發市場,蔬果剛下地頭就能上市
隨后,記者來到一家小型的初級加工廠,幾位工人正將收來的白蘿卜進行清洗,另外的工人給這些洗干凈的白蘿卜挨個套上袋 ,然后集中裝箱。“這些白蘿卜都是要出口的,所以要特意進行‘打扮’。”采訪中,一位工人告訴記者,村民們送來的白蘿卜可能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我們挑選這些白蘿卜好比是選美。”這位工人說,他們將個頭、體型、長度等都比較均勻的“白富美”放在一起包裝,剩下的則留作他用。
記者現場了解到,胡蘿卜也需要挑選。在一家合作社里,記者看到,清洗好的胡蘿卜都裝入到包裝袋里。據介紹,這些胡蘿卜也主要發往全國各地。稍差的蘿卜會送往當地加工企業做深加工。“比如有些胡蘿卜切割成小塊后進行脫水,制作成方便面的調料。”一位工人透露說。
據了解,店埠鎮是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而東莊頭蔬菜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村級產地蔬菜批發市場,為蔬菜遠銷國內外提供了一個平臺。據介紹,該市場計劃在 7月份進一步擴建成占地 3000畝,集蔬菜、水果、農資批發于一體的農產品集散中心。而記者在采訪時,處處可見菜農們忙碌的身影 。
“這個季節不僅蔬菜的種類多,種植基地里的甜瓜也開始集中上市,批發價每斤能賣到5元多錢。”記者在店埠鎮于家小里村采訪時,種植甜瓜的于棟成高興地說。據于棟成介紹,他種植甜瓜已經20年了,他所種植的甜瓜不僅口感香甜,而且格外得脆。“我們大棚外面就是一個自發形成的批發市場,很多的商販直接來到田間地頭拉瓜。”于棟成說,今年甜瓜的批發價一路高漲。
“我一共種植了8畝多地,畝產大約七八千斤,我算了一下,這一年就能收入八萬多元錢。”于棟成說,目前他們村種植甜瓜的農戶越來越多,很多農戶都靠種甜瓜發了家。“現在像我這樣的農戶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干活了。”于棟成說,從育苗到收獲,他全都雇人干。
“這邊的甜瓜能賣上價,送到浙江一些地方零售價能達到十幾元錢。”采訪中,一位瓜販告訴記者,收獲甜瓜大約要持續近兩個月,這兩個月瓜販基本天天都在附近跑。
本版文/圖 記者 徐新東 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