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路、濼源大街、經七路是貫穿濟南市區東西的主干道。從過去到現在,和平路的名頭雖然沒有經七路和濼源大街響亮,但這條路一樣歷經近百年的滄桑。在這里,有“老濟南”兒時的歡樂,有小買賣人曾經的精打細算,有漸漸變寬變長的道路印記……如今和平路即將拓寬,可誰還記得它最初的樣子,讓我們翻開歷史看看!
最初的泥巴路只有兩三米寬
對和平路,年逾7旬的靖樹華老人感觸頗多。
上世紀40年代,只有三四歲的靖樹華住在剪子巷附近。那時候,他常常跟著爺爺走街串巷賣泉水。除了在老城區轉悠,祖孫倆還常常去和平路賣水。“那時候和平路還沒有名字,也不像現在這樣是一條四通八達的大馬路,就是一條小巷子連著另一條小巷子。”靖樹華老人說。
1941年前后,4歲的靖樹華對和平路的印象已經很深。那時候,和平路也就兩三米寬,路面高低不平,滿是泥巴。路西頭是大眾日報社舊址(現在的新聞大廈),東頭到葛家莊。因為路很窄,靖樹華和爺爺最害怕遇上馬車或地排車,一看到馬車從對面過來,祖孫倆就趕緊貼在路邊的墻根上,一動不敢動,直到馬車擦著兩人的衣服過去,他們才松口氣。如果趕巧遇上兩輛馬車,那就麻煩了。一下雨,這條路更難走,路面上全是泥巴,過去一輛馬車,常常濺得兩人一身泥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命名為“和平路”
1952年前后,這條路的路況開始有所改觀。人們在路上鋪了一層碎石子,石子上面再撒上一層白石灰或者石灰渣,這條路變成了一條簡易的洋灰路。老人說,之所以稱這種路為洋灰路,就是因為當初人們把水泥稱為洋灰。
此時,和平路依然沒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漸漸地,這條路成了濟南城里的一條小型商業街。那時候,這條路上賣得最多的就是籠屜。商販把攤位擺在路邊,很多濟南人都來這里買籠屜。除了籠屜,還有很多手藝人在此謀生。有些手藝人專門修藤椅,還有手藝人在這里修門簾子。有了市場,自然就有賣各種吃食的小攤販。這里不但成了大人們的好去處,還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靖樹華老人回憶,那時候和平路上有賣馬蹄燒餅的,3分錢一個,是他最愛吃的零食。但是后來漲價了,三四毛錢才能買一個。
和平路這個名字怎么來的,從什么時候開始叫這個名字的?人們說法不一。大多數濟南人對和平路名字的由來是從濟南輕騎摩托車開始的。上世紀60年代,濟南輕騎摩托車廠生產了一種黑色摩托車,濟南人都叫它“黑老鴰”。如今住在南辛莊附近的張老太太說,那時候誰能騎上“黑老鴰”,那該是多得意的一件事啊!后來,濟南輕騎摩托車廠的廠址遷到了和平路,這條路才有了比較像樣的單位,漸漸地,這里繁華起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條路也有了名字:和平路。
和平路修路史多為“縫縫補補”
近幾年來,和平路不曾大修過。僅有幾次綜合治理,包括綠化、整修路面等。
關于和平路修路的記載很少。資料顯示,2006年,和平路東延長線改造完成。和平路東延長線全長220米,西連二環東路,東至省檢察院宿舍。改造前,和平路東延長線人車混行,路面破舊,路邊雜草叢生。改造后,新建熱力、煤氣等7條管線,路面翻新,道路兩側修建了寬2米的人行道,鋪設彩色花磚等。
2008年,歷下區園林局以“喜迎奧運”為主題,對和平路進行綠化改造提升。歷山路至山大路段綠地以及和平路東口至燕子山路段綠地,設置了“奧運福娃”、“奧運火炬”等造型。
2010年,為實現東部供熱“汽改水”,從8月份開始,和平路啟動“汽改水”管網改造。同時進行供熱管網改造的還有祝舜路、燕子山路、閔子騫路等。
如今,和平路坑洼難行、道路擁堵的現狀迫切需要改造,但這幾年對路面一直都是“縫縫補補”,不曾真正動“大手術”。如今,和平路即將動工,市民期盼著這條路越來越好走。
相關報道:濟南園林局稱和平路改造將優化 爭取保留行道樹
濟南和平路行道樹望保留 政府將優化道路改造方案
濟南人大代表聯名要求保留和平路大樹
濟南和平路進行拓寬改造 102路線路調整暫未確定
濟南和平路動工時間未定 燃氣管道借改造重新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