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公墓 身價瘋漲無度
價格十年翻一番 死人墓豪華裝修堪比活人房
最近十幾天,家住張店的王老太已經連著轉了幾家陵園,想為自己預訂一處墓穴。“老同事去年買的墓,價格是8千多,今年差不多大小的地方,漲到1萬3了,要是再漲價,我的喪葬費可真不夠了。”
墓地,原本是為逝去的親人選擇的,但隨著這幾年墓地價格的節節攀升,不少老人提前購買壽穴。據了解,10年前淄博市區各墓園內的墓地不過幾千元,而如今最便宜的也要萬元左右,難怪有人說,“死人住的地方比活人住的地方還要貴。”
墓地已經成為了升值最快的商品之一。

文/圖 魯中晨報全媒體記者 周天智 徐鵬
墓地價格十年翻一番
1993年前后,淄博市每個標準公共墓地的價格在4000元左右,十年以后也就是在2004年前后,價格上漲到8000至1萬元,而又一個十年過后,也就是到了近兩年,則上漲到每穴2萬多元。淄博地區的墓地價格漲幅幾乎每10年翻一番。
盡管淄博市殯葬管理條例明令禁止“炒活人墓”,但是一直高漲的墓地價格,讓不少人打起了擦邊球,墓地的預售場面很是紅火。
2008年,張店市民劉先生的父親過世,他特意在緊挨城區的一家公墓選購了塊風水寶地,當時的總造價為1.68萬元。去年,劉先生的岳父去世,到這處公墓詢問價格時,他沒想到面積差不多大小、位置有點偏的,竟然賣到近3萬元。“盡管銷售人員說能夠給予一定的優惠,但是也不會降很多,算算下來,5年漲了近一倍,早知道這樣,當初該一塊買下來。”
家住張店的王老太今年63歲,這幾年也是一直關注著墓地的價格,跟老同事們轉了不少墓地。去年曾在張店東部看中一塊墓地,最便宜售價8千多元。
“當時覺得地方有點偏,也就沒買,我之前的老同事預訂了一塊,結果今年聽說漲到1萬多了。現在職工的喪葬費是10個月的工資,買一塊這樣一般條件的墓地剛剛夠,所以不能再等了,墓地價格漲得速度,肯定比我退休工資漲得快。”
不斷瘋漲的墓穴價格,讓人直呼:“死人墓比活人的住宅都貴。”
“小產權墓”無保障
小產權墓是一些農村自己建立的公益性墓地,村民不可自由買賣,如果私自簽訂買賣協議,將會受到處罰。
不少人都聽說過小產權房,但是聽說過“小產權墓”嗎?
一提起“小產權墓”,張店的劉女士就“血壓噌噌漲”。2006年,有朋友介紹她到桓臺買墓地,一塊墓地的價格5000多元,銷售人員還承諾每年返利,10年基本就能返回本錢,墓地相當于“白用”。“我跟朋友去墓地看過,修建得很氣派。銷售方說,這是人家村里的公益墓地,所以價格便宜,當時就動了心,親戚朋友一下買了好幾塊。”劉女士說,后來才知道這是違法的,那伙賣墓的也被取締了,但損失的幾千塊錢卻打了水漂。
記者了解到,“小產權墓”在一些農村地區出現后,引來不少城里人關注。城里人到農村一般花費1萬元左右就能買到環境不錯的墓地,價格大大低于動輒幾萬元的公墓。不過,淄博市民政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殯葬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農村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據介紹,公益性公墓是由村委會或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建立,為農村村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務的公共墓地。農村墓地由村里免費分配給村民,村民不可以自由買賣,城市居民也不可以到農村私下購買、交易,如果私下交易,將會受到處罰。
死人墓堪比活人房
一般價位高的墓地稱為“藝術墓”,墓室雕工精美,其使用的材質非常高檔,不僅厚實,且抗風化作用非常好,其中一家公墓出售的“藝術墓”價格達到33000多元。
“最近這幾年墓地價格確實是不斷上漲,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為土地資源緊張,公墓審批難條件苛刻等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建墓的材質越來越高檔,人工費這兩年也跟著翻番。”淄博一家公墓的銷售人員稱,他們的墓穴按照價位的不同分為4種,分別是每穴4000元、10800元、18000元以及33600元4個標準,其中,價格最低的4000元墓穴屬于樹葬,而價位最高的33600元墓穴則被稱為“藝術墓”。
工作人員介紹,墓地面積都是統一制定好的。價格差在位置上,主墓地的建設一般都是沿著山坡向上排位,上坡的墓位價格往往比下坡的墓位價格高。另外,差價還與各個墓穴石材用料的不同有關,例如10800元和18000元的墓穴,前者使用的花崗巖較為薄、軟,后者的材質則較為厚實、抗風化。”
不僅用料漲價,人工費成本這幾年也是翻番。3月16日,記者來到博山開發區,公路兩邊有許多從事刻碑生意的業戶。“我都知道長期吸入粉末對肺不好,但干這個活收入高,現在我們一個月能收入四五千塊,前幾年才兩三千元。越到清明,定制墓碑的人越多,我們真是干不過來。”干活的工人師傅說。
要面子致綠色殯葬遇冷
如今但凡立碑式的墓穴,雖然價高難下,但購買的人數和購買的熱情卻并未減少,而樹葬、壁葬、海葬、花葬等新型、綠色的下葬方式,依舊有很多人不愿選擇。
淄博一家公墓的工作人員稱:“雖然綠色殯葬的價位便宜,但相對來說,愿意樹葬、海葬的還是少數,不少前來咨詢的市民先詢問傳統墓葬的價格,在得知沒有墓穴時,或許才會考慮樹葬等其他方式。”
寬大的墓室、昂貴的石材、精美的雕工,成為眾多市民選擇墓地的“標配”,盡管這些墓地的價格翻番,但人們也只有硬著頭皮購買,活著的人都覺得要對得起逝者,花費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購買家族墓地的人也大有人在。
采訪中,一名剛剛買了豪華墓地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觀念或許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說白了,逝者的墓地彰顯活人的面子,不管是下葬那天,還是平時來祭拜老人,親戚朋友來給我們家的老人拜祭,要是墓碑前面連個站的地方都沒有,這面子上也說不過去啊。所以說,這不僅僅是孝道的問題,更是面子問題。”
“經濟適用墓”呼之欲出
“人們要轉變殯葬觀念,進行理性消費,幾千塊錢能解決的,不要花幾萬塊錢。就拿入土為安來說,除了購買公墓,還可以選擇樹葬、草坪葬等方式。”淄博市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說,今后將加強海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生態環保葬法的宣傳與推廣。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要想降低殯葬成本、減輕市民壓力,除了人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殯葬觀念外,多數市民認為墓地以及相關的殯葬服務,應該成為一項社會公共事業,政府為老百姓埋單,或通過類似于醫保、勞保等的形式,幫助老百姓分擔一部分經濟負擔;此外,還有人提出對困難家庭實施殯葬補貼,即按傳統的殯葬辦法,由購買者自己出錢,政府給予經濟困難家庭一定補貼。
目前,在我國南方較為流行的“經濟適用墓”的辦法,就可成為政府補貼的一種形式。“有錢人可以有更高規格的選擇,但是不能太奢華,主要是為了節約土地、移風易俗;而多數家庭可以選擇‘經濟適用墓’,比如由政府統一進行規劃、統一采購石材、統一制作墓穴、刻碑等,就像現在的經濟適用房。”市民劉先生的建議,說出了不少人的想法。
生前奉獻社會,逝后獻身自然。殯葬不僅關乎個人的幸福與尊嚴,也檢驗著社會的文明程度。讓市場的歸市場,讓公益的歸公益,清明也才“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