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聞網訊(記者 王玲 通訊員 任龍海)6月14日,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1至5月份,我市外貿進出口扭轉今年以來持續下滑的局面,進出口額72.5億美元,增長1.2%。這一數字代表著我市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帶來的新變化,反映出外貿企業應對國際市場變化,積極尋求突圍取得的新成果。
“我們正在裝箱,準備將產品發往威海新港碼頭,往國外出口。”昨日,藍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國際出口業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至5月份,藍星玻璃出口同比增長20%以上,這得益于公司不斷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利用產學研聯合創新體系,完成了浮法玻璃著色工藝技術研究、在線鍍膜低輻射玻璃工藝技術研發等一大批科研項目,并將科研成果全部轉化到生產中,開發的新型環保節能產品,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面對嚴峻的國際市場形勢,我市外貿企業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依靠技術、產品和設計等方面創新,贏得不少客商的訂單。三角集團引進國內先進成型機和密煉機設備,產品檔次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輪胎子午化率大幅提高。金猴服裝有限公司“牽手”保羅、蒙特利爾等國際知名高端品牌,積極進軍國際高端市場,出口額保持兩位數增長。統計數字顯示,前5個月,我市電子電器、機械設備、服裝、水海產品、漁具、汽車及零部件等特色產品實現較快增長,其中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增長925.4%。
今年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外貿企業利潤不斷縮減。面對這一形勢,我市外貿企業化危為機,進一步加大了進口業務,減少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企業從國外進口的產品相對便宜了,成本可以相對縮減。”市商務局工作人員介紹說。與此同時,著眼于緩解發展的能源瓶頸、原材料瓶頸約束,我省重點鼓勵企業擴大鐵礦石、石油、鋁礦石等省內短缺的資源性商品和加工貿易原材料產品進口,這為外貿企業突破重圍、擴大進口提供了契機。1至5月份,三角、金猴等企業都進一步加大了進口的力度,有效拉動了全市進口貿易的增長。同時,針對當前國際市場日趨多元和目標市場日趨細分的新情況,我市外貿企業把目光鎖定在對新興市場的開拓上,以逐漸減少對傳統市場的依賴。前5個月,俄羅斯、非洲、南美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增幅明顯。
為應對對外貿易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今年以來,市商務部門堅持質量與效益并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培育國際知名品牌,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落實現有政策,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及貿易融資等政策,逐步完善外貿激勵機制,重點加強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建出口基地、發展自主品牌、擴大資源進口及政府部門籌辦自主國際展會的支持力度,推動全市外貿進出口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