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0.19% 資金 研報]上市以來,涌金系方面的公司董事長雷波、副董事長王晉勇、馮立新、總經理張崢、董事廖軍先后選擇離開
理財周報記者 蔡俊/上海報道
市場對于國金證券高管人員變動的興趣,似乎遠濃于其業績發展。實際上,作為涌金系的重要成員,也是涌金系唯一控股的金融類上市公司,市場更熱衷于涌金系在國金證券的身影。
國金證券的團隊集結了涌金系、原成都證券人員、職業經理人等形成較穩定的結構。而自魏東離世后,涌金系的動態也牽扯著市場的神經。
自國金證券借殼上市后,公司高管經歷過大輪換。今年初,原中航證券總經理杜航跳槽至國金證券任副董事長。
從發展業績看,資源談不上豐富的國金證券上市以后抓住了投行和研究所業務,幾年熊市下來業績平穩。不過,隨著行業創新的不斷深入和通道業務的萎縮,如何利用既有優勢升級轉型,成為其迫在眉睫的問題。
5年高層變化
一則有關紀路離職的傳聞,將市場的焦點放在了國金證券的高管團隊上。對此,國金證券回應稱,紀路“下課”的傳言并不屬實。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市場上有關紀路離職的傳言,或與今年1月國金證券發布的一項任命有關,主要內容是國金證券的總裁助理、原經紀業務管理總部副總經理余力擔任經紀業務管理總部總經理。該項任命由紀路提議,而提議的初衷,是其在公司掌管的業務過多,“因個人精力有限,希望從具體事務中抽身出來,更多地將工作重點放在經紀業務的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方向”。換而言之,經紀業務仍由紀路分管,但其負責整體規劃,日常具體事務交由余力負責。
資料顯示,紀路目前掌管的業務包括經紀、研究所、國金通用基金。2007年9月,紀路就任國金證券的副總裁,分管研究所,此后的幾年,隨著公司業務線的不斷擴充與轉型,其分管業務也增加到如今的三項。
國金證券目前各條業務線的分工為紀路分管經紀、研究所、基金,姜文國分管投行,劉邦興分管資管,總裁金鵬分管自營。
實際上,自從國金證券借殼上市以來,由于其民營背景和涌金系成員的身份,公司高層流動一直是市場熱議的焦點。
2005年,涌金系在國內證券行業最黑暗的時期控股成都證券,不久后就通過增資擴股等方式將這家原本業務單一的公司改制為綜合性券商,并更名為如今的國金證券。此后3年,國金證券借殼成都建投上市,在第二輪券商上市潮中突圍。“民營性質的金融公司上市難度很大,但涌金系資本操作手法成熟,踏準了市場節奏,還有其雖然是民營資本,但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也很緊密”,一名北京券商人士如此評價。
然而,正當涌金系浮出資本市場水面、被大眾漸漸熟知之時,其創始人、涌金集團董事長魏東卻跳樓自殺,這個300億的“金融帝國”一度被蒙上陰影。國金證券作為涌金系重要的成員,幾年以來市場一直關注其兩大話題:一,是否會脫離涌金系;二,高管團隊的變化。
根據當年成都證券增資擴股后的結構,清華控股、湖南涌金、九芝堂[-5.59% 資金 研報]、上海鵬欣建筑分別占總股本的20%、20%、18%、13.48%。由于九芝堂是涌金系重要的資本平臺,不久后成都國投又將國金證券的股權轉讓給九芝堂,因此當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魏東。
魏東離世后,前述四大股東在2009年均各自累計增持近一倍。而最近3年,只有上海鵬欣累計減持6524.16萬股,一名上海地產人士告訴記者,鵬欣的套利或與其地產業務資金發展有關。市場中有關涌金系有意出售國金證券,成都國資或接盤的傳聞并未在現實中上演。
“國金剛剛牌照齊全,每年都在盈利,這樣的資產怎么會說賣就賣”,前述北京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還向記者表示,涌金系與地方政府關系密切,當初接盤經營困難的成都證券,保留了部分原有高管,現任控制人陳金霞一直在平衡各方的利益,涌金系的運作靠醫藥聯動金融的實業+資本模式,“國金是唯一手握控股的上市金融公司,地位重要不言而喻”。
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高層流動,也因今年初公司副董事長王晉勇的離職再掀波瀾。據統計,國金證券上市以來,公司董事長雷波、副董事長王晉勇、馮立新、總經理張崢、董事廖軍先后離開公司。這些人員是涌金系控股成都證券后來到公司,魏東離世后相繼因各自原因離開,增加了外界對涌金系謝幕的猜測。
不過,涌金系長久以來是職業經理人體制。前述離開的高管中,除了雷波和張崢在涌金實業擔任過職務外,其余皆為“經理人”,比如今年離職的王晉勇,此前曾先后在證監會發行部、興業證券[0.34% 資金 研報]工作過,他的到來促使國金證券投行業務的發力。
“市場不好業務比以前難做。王晉勇作為職業經理人在國金的位置也到了頂峰”,一名投行人士告訴記者。而新任副董事長杜航,也是國金從中航證券挖來的職業經理人。
一名機構人士告訴記者,券商流動性本身就很高,國金證券前幾年的高層變化并不意味著涌金系謝幕,相反公司的總經理、董事等不少高管都是涌金出身,涌金、原成都證券、職業經理等人員組成的三角架構團隊較為穩定。“如果真像市場傳言那樣,國金證券的定增就不會有那么多機構認購,畢竟團隊穩定性是保證公司業績的重要因素。”
逆境求生聚焦傳統業務
略去涌金系背景,從券商發展的角度觀察,國金證券借殼上市以來的業績算得上平穩。據年報顯示,國金證券2007年的營業收入達到15億元,2012年這個數據微增至15.3億元。由于2007年資本市場整體處于大牛市,當年證券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都實現了大飛躍,但隨后幾年的熊市,靠天吃飯的券商盈利能力萎縮,大多數券商去年的收入較2007年呈現下滑趨勢,有些甚至降幅近一半。
事實上,國金證券由于民營背景,牌照、資本金、甚至資源方面在中小券商中不占優勢。去年年底國金證券增發前,凈資本在上市券商中僅高于太平洋[0.17% 資金 研報]證券,而創新業務對資本金需求極高,使得其開展新業務時捉襟見肘。
不過,國金證券上市以后抓住了投行業務的發展。自2009年創業板開啟,平安、國信等南方中小券商抓住了機遇,國金證券也緊隨其后。2011年,國金證券首發項目4家。甚至在IPO市場嚴寒的2012年,國金證券也有8個項目,僅位于中信、華泰、廣發、平安、國信等強勢投行之后,獲取保薦費用2.3億元。
中小券商的投行業務之所以沒輸給大券商,首先是保薦承銷屬于傳統中介業務,對資本金要求不高,規模不一的券商所在起跑線差異不大;其次,隨著創業板的開啟,受制于成本的大券商對中小項目的關注度慢于小券商。
“市場上關注國信和平安的比較多,其實國金也是典型的例子。這三家的共同點,就是機制比較靈活,多數還有民營背景,做中小企業邁的步子很大”,一名非銀行業金融研究員向記者分析。
國金證券的另一重要領域,就是研究所業務。就如涌金系的職業經理人制度一樣,國金的研究所在幾年間經歷了人員流動變化后,整體機制已經建立。據記者了解,研究所在職人員接近百人,今年以來研究人員離職7人,與其他券商的離職率差異并不大,總人數將保持以往的水平。
然而,二級市場持續向下調整導致券商通道業務急劇萎縮,倒逼各家券商轉型。國金證券也難以逃脫行業性難題,去年經紀業務收入實現6.12億元,同比下降6.6%,這是國金證券自2010年熊市以來連續第三年下滑,和所有同行一樣,升級業務模式迫在眉睫。“國金剛拿到全牌照,新業務不會短期大幅增厚業績”,前述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轉型靠經紀投行
在最新的年報中,國金證券將總體戰略為“以研究咨詢為驅動,以經紀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為基礎,以資產管理業務及創新業務為重點突破,以自營、投資等業務為重要補充”的發展模式,定位于“差異化增值服務商”。
從此定位看,研究所聯動經紀業務,成為了國金證券轉型的焦點。2010年,國金證券提出“大經紀”概念,將財富管理中心、客服總部、獨立的研究所共同放至“大經紀”下,希冀利用研究所的優勢為財富中心提供研究報告,驅動“大經紀”的發展。
不過,在非現場開戶政策頒布后,券商如何有效地控制營業部數量,并提供增值服務成為經紀業務轉型的關鍵。據記者了解,國金證券現有近30家營業部,現已對新設網點做了研究和部署,在兼顧盈虧、完善布局的前提下,擬在全國范圍新設不超過20家證券營業部。
“網點較少、規模中等。在以前這是劣勢,但現在行業轉型,營業部較多反成了券商的一個包袱,優化網點配置輕型營業部是個趨勢。在確保既有優勢客戶的同時,如何開拓優質的新客戶是共同的難題”,前述非銀行業金融研究院告訴記者。
據統計,國金證券去年公募傭金收入較2011年下降0.72%,低于行業16.77%的降幅,經紀業務的四成收入來自于投資咨詢、機構傭金、財富管理傭金等附加值收入。國金證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財富管理中心依托研究所為后盾,構建新的銷售部門,特別是高端客戶部,輔之以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通過特定渠道,推介增值業務及相關金融產品,挖掘優質客戶”。
投行業務方面,國金證券在股權融資市場不景氣之時也嘗試在債券融資的突破。2012年,公司承銷5單債券,承銷金額達到70億元,不僅同比激增近3倍,而且較同期的IPO金額也高出1.2倍。從具體項目來看,國金證券多以承銷規模較大的城投債,如珠海華發集團市政項目、儀征市城建項目、東臺交通建設項目、松江城建項目等,與IPO市場搶灘中小項目有所不同。
出現這種風格的變化,與債券市場的紅火有關。公司債[0.05%]長期以來流通性不高的難題導致投行將精力主要集中在企業債,適值去年發改委加快企業債審批,地方城建融資由從前貸款為主部分轉移發債,促使企業債承銷的井噴。
“國金前幾年受牌照數量限制,精力主要在經營傳統中介業務,因此投行的并購、債券等業務線發展得比較早”,前述分析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