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公安局網警部門介紹,今年上半年,網絡“謠言”不時出現,還多了一種新的傳播形式——用視頻來傳謠。昨天,網警整理出上半年十大朋友圈謠言:棉花肉松面包、塑料紫菜、塑料大米、蝦頭寄生蟲等謠言榜上有名。

  謠言1肉松是用棉花做的

  5月下旬,多段浸泡面包上肉松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將面包或糕點上的肉松泡入水中,肉松在水中變成白色絮狀物體,拍攝者聲稱這些肉松其實是棉花做的。青島也有兩名女子拍攝此類視頻,后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謠言2使用表情符號收費

  俗稱“Emoji”的表情符號最初確實是由日本人發明的,但它早已由國際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負責維護和管理,這也意味著表情符號并無收費一說,微信的系統表情符號同樣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

  謠言3假冒和尚入室偷腎

  一段微信視頻聲稱,近日有四個假冒和尚以高價兌換舊鈔票為由,入室將一家四口人麻醉后將腎偷走。網警部門表示,視頻中記錄的真實情況是,今年6月11日發生在河南省西華縣的一起命案,系村民矛盾引發。

  謠言4假大米是塑料做的

  2月以來,微信平臺上流傳著一段兩分鐘的視頻:一男子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機器,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并配文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行業人士表示,視頻中所用的設備是很常見的塑料造粒機,這些顆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

  謠言5紫菜是塑料袋做的

  從2月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塑料紫菜”視頻。拍攝者一邊把紫菜泡開,一邊告訴大家這不是紫菜而是塑料。經過警方調查,制造、傳播“塑料紫菜”人員,其真實目的是通過散布謠言實施敲詐勒索,相關涉案人員也已陸續被抓獲。

  謠言6蝦頭白線是寄生蟲

  最近一個有關蝦感染寄生蟲的小視頻傳得挺火:一個沒露臉的人剪開蝦頭后,用牙簽挑出兩條細長的白線,視頻制作者聲稱這是蝦的寄生蟲。網警部門表示,蝦頭剪開的確會有白線,但這其實是雄蝦的精巢。蝦的生殖腺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完全可以食用。

  謠言7高考準考證又丟了

  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劉明煒,考點在一中,請朋友們轉發……教育部門提醒,考生準考證一般在高考前一周予以打印發放,考生可以重復打印多張以便備用。警方提醒,即使真的撿到準考證,也應第一時間報警尋找失主。

  謠言8失蹤15年街頭賣唱

  今年上半年,一段“四肢殘疾女子貴州街頭賣唱”的視頻在網上熱傳。有消息稱,廣饒縣花官鎮的牟家人認為這名女子就是15年前失蹤的親人牟翠翠。警方調查時,家住貴陽白云區的聶女士報案稱,她就是視頻及圖片中的賣藝女子,賣唱是自愿行為。經DNA比對,確認賣唱女子與牟翠翠家屬無親緣關系。

  謠言9雄安新區系列謠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男子在新區設立前賣房悔恨墜樓”、“87家央企將遷往雄安新區”、“首都第三機場將選址在保定徐水區”等謠言被相繼戳破,造成惡劣影響的造謠者被警方行政拘留。

  謠言10倒背法可救溺水娃

  網上謠言稱,小孩溺水一小時內“倒背法”可救活。急診大夫表示,這種方法沒有科學依據,不應該提倡。如果溺水時間較長,心跳呼吸已經停止,還一味地用倒背法,反而可能影響救援。(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劉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