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過后,樓市調控潮又起。而就在統計局公布2017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之后幾小時,長沙也限購了!有統計顯示,這是自2月28日以來的18天里,第16個宣布加碼樓市調控的城市。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均采取了“認房又認貸”政策。
城市間分化加劇,樓市調控再度升級
“當前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3月份以來,全國樓市成交量整體平穩,但不同城市間分化加劇。2月中下旬,北京二手住宅市場的實際交易量再度爆發,恐慌性購房、跳價、搶房的現象有所抬頭,房價在企穩之后又出現了上漲趨勢。專家表示,房地產市場大環境總體穩定,表現在資金管理日趨嚴格,信貸政策趨于穩健,高價地現象明顯減少,市場預期比較理性。但局部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新的苗頭。比如有的城市實行學區制,購買優質教育資源所在學區附近的二手房,落戶后孩子就能上好學校,導致學區房價格上漲。這已不是正常的住房市場供求關系所能解釋的了。
為預防房價再度快速上漲,北京對限購限貸加碼,實施了“認房又認貸”,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提高至60%,除此之外,廣州、杭州、南京、青島、南昌、鄭州、石家莊、長沙、三亞、贛州等城市陸續出臺或升級了限購、收緊限貸;增加土地和住房供應,特別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增加公租房和共有產權性質的自住房等供應規模;強化監管等調控措施。近期調控措施的顯著特點,是將第3套房作為調控著力點防止炒房,同時對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給予支持,凸顯了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的貫徹落實。
北京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陳志認為,“提升門檻,抑制了投機投資需求,對于已經買過房的再次買房,特別是購買非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要量力而行,不要透支、不要過度超前消費,是要和你自身的支付能力相匹配、相適應,這是非常明確的一個要求。”
“如果通過市場治理,讓這個市場保持穩定,升值沒有那么快,炒的動力也就會下降,當然可能還要配合一些稅收、金融相關的一些政策,包括這些限購的短期措施。”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這樣認為。
核心城市需求外溢,周邊三四線城市急調控
有媒體分析,在北京之后,包括石家莊、廣州和鄭州同日相繼出臺政策,說明新一輪的收緊政策序幕正式開啟,這也標志著在去年“9·30”新政的基礎上,新一輪加強版的限購政策開始啟動,體現了今年對于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穩定的重要導向和思路。
“從目前北京周圍的輻射區來看,包括周圍像燕郊、廊坊、天津等等,在北京升級調控的影響下,受到溢出資金增長,短期內有可能有一些上漲。”業內人士分析,環北京、環上海、環廣深等大都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因核心城市樓市需求外溢,再次出現過熱。
記者了解到,與前一輪限購限貸政策多集中在一二線熱點城市不太一樣的是,本輪調控多集中在熱點城市周邊縣市以及省內熱點城市,調控的重點依舊落實房子的居住屬性。自3月以來,環北京區域限購的城市已有3個城市,包括河北涿州、保定市的淶水縣、張家口市崇禮區。在此之前,河北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等不同程度上加碼了限購措施。而以上海為中心,周邊城市例如浙江嘉善縣、杭州、江蘇南京也紛紛加入了限購升級的隊伍。
倪鵬飛說,各地積極探索建立和實施調控的“冒頭就打”機制。在相關部門對各地住房、土地和金融市場監測的基礎上,針對出現苗頭的程度,分別作出風險提示或啟動調控加碼措施。近期收緊限貸,增加供應,加強監管等調控措施,均是因形勢變化升級調控措施機制的表現。
倪鵬飛認為,要落實中央關于住房的定位和基本屬性,就要求相關的地方政府拿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來,投資和投機如果被擠出市場,那虛假的需求就會減少,真實的需求跟上,有利于吸收房地產泡沫。
各地承擔責任,調控工具因城施策
去年“9·30”以來房地產調控呈現的重要特點就是堅持兩手抓,一手抓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一手抓一二線城市抑制炒房和支持自住。在明確部門間調控分工和地方主體責任的基礎上,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利用調控工具加強因城施策、分類調控,各地積極承擔調控主體責任。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說,落實住房的居住屬性,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防范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已經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在今年接下來的時間里,應該在努力“因城施策去庫存”的同時,堅持“分類調控不動搖”。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應該大力提供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住房,這是分類分層、精準施策解決中低收入群體居住的正道,不能讓老百姓都擠在商品房這一條路上。保障的歸保障,市場的歸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建議政府購置房源長期出租以調控樓市,“地方政府必須要留住相當的土地財政收入,用于購置或控制相當一批房源,長期按市場價格平價出租,支撐本地經濟發展,這是問題之本。”
(綜合 新華社、央視、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