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氣象部門很少提到霾,那時候霧的影響更顯著。2012年以后,霾成了常態,每年秋季都比較嚴重。”山東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說。29日,省氣候中心發布2016年山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霧和霾再一次“當選”。自2013年以來,霧霾已第四次“上榜”。

  29日早上,站在緯十二路北段的百米高樓上眺望,藍天之下的城市仍飄落厚厚的灰色霧霾層,能見度不足5公里。

  上月山東霧霾天氣多達8次

  2013年前大霧獨自登榜“十大事件”

  在2016年山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中,霧霾列第二位。今年1、11、12月,全省分別出現4、8、4次不同強度和范圍的霧和霾天氣過程。

  12月18-23日,全省出現了持續性霧和霾天氣,此次過程持續時間長、范圍廣、能見度低、空氣污染物濃度大,為今年以來截至目前最嚴重的一次霧和霾天氣,山東省同時發布了大霧紅色預警和霾紅色預警信號,全省17市均出現了重度至嚴重霾,聊城、菏澤、臨沂、濟南、淄博和濰坊6市空氣污染指數(AQI)達500,強濃霧最低能見度不足50米。霧和霾天氣導致省內大部分高速公路封閉,中小學校臨時停課。

  記者查閱往年山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現,2010年那時候不叫“十大事件”,氣象部門公布了9件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大霧天氣頻繁”被列入最后一條。2010年是這樣描述大霧天氣的:全年共出現22次大霧天氣,除6、9月外,其他各月均有出現。2010年2月22-23日,全省大部地區出現大霧天氣,局地濃霧,能見度一般小于500米,濃霧時最低能見度小于10米。大霧給山東交通運輸帶來不利影響。

  2011年,“秋冬大霧天氣多,嚴重影響交通運輸。”被列入當年的“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這一年的9-12月,共出現36天大霧天氣。

  2012年山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是這樣描述大霧的:大霧頻現,影響交通運輸。年內大霧天氣頻繁出現,尤其是年初、年末大霧多、影響重。1月份大霧多達5次。

  氣溫創1951年來的第二高

  “冷冬”未至近4年山東均穩偏高

  排在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首位的是“年初強寒潮降溫,10站最低氣溫突破歷史極值”。1月22-24日,出現大范圍強寒潮降溫降雪天氣,23、24日10站次最低氣溫在20℃以下。

  今年10月,中國氣象局專家在“直擊天氣”活動中介紹,拉尼娜現象接力厄爾尼諾對中國產生影響,冬天全國各地區氣溫將整體偏冷。最近一次寒潮讓山東感受到新一輪寒冷。12月29日,濟南市區最低氣溫達-6.7℃,上一次最低氣溫出現在11月23日,最低氣溫為-7.3℃。然而這倆數據還不能證實冷冬的到來。

  29日省氣候中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2016年(1月1日-12月27日),全省平均氣溫為14.5℃,較常年(13.6℃,1981-2010年平均值)偏高0.9℃,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高值,僅次于2014年同期。

  記者查閱近今年的氣象資料發現,2011年,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值持平;2012年為13.3℃,偏低0.1℃;2013年全省平均氣溫13.7℃,偏高0.3℃;2014 年全省均溫14.4℃,偏高1℃;2015年全省均溫14.1℃,偏高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