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武漢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武漢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so what?各位是不是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中心城市已經麻木了?嗷夜哥可要提醒您,這個中心城市可不是他倆自封的,而是實實在在被國家承認的。而且,這種中心城市,國家不會無限制的設立。人民日報曾發文,全國也就十個左右。算上鄭武,現在也已經有8個了。

  中心城市是哪些?鄭州憑啥會是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有什么用處?剩下倆名額會是誰?濟南和青島有希望入圍嗎?

  目標10個左右 8個有了主

  “全省文化中心”、“區域經濟中心”、“交通中心樞紐”,這年頭,這類表述在各個城市的官方介紹中越來越頻繁。但“國家中心城市”的名號,則不是靠自封就可以得來的。那得是經國務院批復后,才會被外界承認。更關鍵的是,這樣的城市,全國也就10個左右。

  上海是當之無愧的全國中心城市

  目前正在編制的新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是我國城鄉規劃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提出要構建“十百千萬”的城鎮體系,而“十”指的則是全國中心城市。而去年,人民日報也曾發文,要治理大城市病,得有10個左右像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

  其實,全國中心城市的提法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設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五個城市分別是京津滬穗渝,即四個直轄市加上廣州。而隨著近年來國家戰略以及各地經濟發展狀況的改變,新增的中心城市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今年5月,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而12月28日,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這樣,規劃中的10個國家中心城市,已有8個定了下來。剩下的,則會在其他副省級或省會城市中產生。

  定位決定上限

  在城市發展上,有句老話叫做“一個城市的上限在哪兒,是要看國家賦予的定位是啥”。也就是說,你能走多快是看自己本事,但能走多遠,則要看國家給你的定位。

  畢竟,國家在配置資源時,會傾向于中心城市。例如重要的國際會議或文體活動,會被優先考慮;部分優惠政策,會率先試點等。

  隨著中國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廣深對于珠三角、上海之于長三角的帶動效應,也表明中心城市對于區域的發展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工作。很多省份都在力推自己的省會或者省內大城市,成為國家中心。

  當然,想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也得有一定的底子。從8個入選城市上來看,除了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外,其在經濟總量、地理區位、產業結構、文化科技等方面,都需要有鮮明的亮點。

  鄭州借東風

  在最新的國家中心城市中,鄭州無疑是讓人“吃驚”的一個城市。相比于其他城市,無論是城市規模、經濟發展程度,還是知名度,甚至是外界印象,都與中心城市的提法有些距離。反倒是武漢,其在歷史上一直是中部重鎮,其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也讓它的入選多了幾分“合理”。

  鄭州CBD

  其實,嗷夜哥倒認為,鄭州的入選,很大程度上是借了國家大政策的東風。單從一個城市來看,鄭州也沒啥出奇,但多個因素結合起來,它的入選也是正常了。

  首先就是“一帶一路”。在當前國際政經大環境下,“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國家頂層戰略。而鄭州恰恰就在“一帶”的心臟位置。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鄭州時,就提出“要把鄭州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實際上,鄭州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上體量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2015年,上合組織峰會就在鄭州召開。

  同時,鄭州在交通方面的優勢在近年也得以體現。不僅在鐵路方面,鄭州在高鐵時代繼續成為了中部交通樞紐,在互聯網和物流等方面,鄭州在中部地區都處于領先。

  西安和沈陽?

  本次入選的鄭州和武漢,都位于中部地區。其實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外界曾預測10個中心城市中會有中部地區2-3個名額。之前,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太原等城市一直在激烈競爭。現在看起來,中部地區的競爭已經基本塵埃落定。

  還有兩個名額,會是誰呢?除了上述中部幾個城市,南京、廈門、青島、西安等城也在躍躍欲試。各種關于自己城市已入選中心城市的網帖屢見不鮮,而部分城市也已經有官方動作,試圖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當然,國家選擇全國中心城市,還是得考慮區域平衡。距離過近的兩個城市,除非定位有很大差別,否則不會都列為中心城市。例如,北京的定位是國家政治中心,而天津則是北方經濟中心,兩者并不打架。而像廣州已是全國中心城市,那深圳成為中心城市的機會就不大了。

  就此看來,缺乏全國中心城市的地區只剩兩個,就是西北和東北。有分析稱,西安和東北的一個城市最有希望成為官方承認的國家中心城市。若要從振興東北的角度來看,文化、經濟上“東北味”更濃的沈陽,應該比大連更有入選資格。

  而其他的城市雖然在實力上并不差,但如果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額僅限于10個,由于種種原因它們入選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例如南京杭州距離上海太近,廈門體量有限,合肥南昌長沙位置尷尬。

  而具體到青島,雖然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難度不小,但并非毫無機會。青島的優勢在于其沿海的區位,它是北方最好的港口城市,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也大有可為。此外,山東半島城市群是全國六大城市群之一,其經濟實力要高于成渝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青島作為中心城市,帶動周邊發展的潛力很大。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目前唯一沒有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群。

  青島想成為全國中心城市,并非沒有希望

  但青島的劣勢則是經濟體量和城市規模。無論是相比已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幾個副省級城市,還是西安、沈陽等,青島在GDP和城區人口上均不占優勢。此外,東部地區已經擁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四個國家中心城市,再添一個青島恐怕有些困難。

  至于濟南,今年8月通過的《國務院關于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中已明確濟南的定位:“山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

  (文/潘鳳 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