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好毛衣,套上大衣,圍好頭巾,扣上頭盔……“外賣媽媽”馮丹(化名)每天出門前都要全副武裝。45歲的她是一名單親媽媽,有個讀高三的女兒,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兒能考上大學。
時間:22日10點轉(zhuǎn)彎剎車都靠腳,每天接20余單跑70多公里
時間回到11月22日,濟南迎來了今冬初雪,氣溫驟降。
10點,開完晨會,馮丹接上了第一單。“取餐得兩三公里,送到客戶手中又得兩三公里,還有距離更遠的。”她說,入冬以來平均每天要接20余單,騎電動車跑70多公里。“天冷了叫外賣的更多了,但路不好走,一天最多接20多單。”
由于剛下過雪,許多道路上仍有一層薄冰,馮丹仍騎得很快,“路滑騎得快就要更小心,轉(zhuǎn)彎時都得靠腳來控制平衡”。
11點,馮丹到達第一個送餐點。“光顧著跟你聊天了,只剩5分鐘了。”說著便抓起放在后備廂中的餐盒,一邊氣喘吁吁爬上二樓,一邊打著電話“老師您的外賣到了,開門取一下吧”。
臨近中午時,很多地方積雪開始融化,在路上奔波的她,沒多久褲腳上便滿是泥點。
隨后的一周,雖不再下雪,可氣溫依然很低。“這幾天白天還好,一過傍晚就凍透了,每天回家得洗個熱水澡才能緩過來。”時間:23日17點路不熟邊看導航邊騎車,等餐凍得直跺腳
23日下午5點,臘山河東路西側(cè),由于訂單只寫了路號,并沒有標明小區(qū)名稱,剛接到餐的馮丹趕緊上車,掏出手機打開導航,一手握著車把,一手舉著手機上路。
馮丹的電動車晃晃悠悠行駛在公路上,不斷有車從她身邊疾馳而過,有些小轎車不停地朝她按喇叭。“車太多危險肯定有,但對我們來說時間更重要。”
“電動車上有擋風被,路上還沒覺得太冷,等餐的時候反倒覺得冷了。”到下一家商鋪門口取餐時,馮丹邊跺腳邊說。
一家四五平方米的小商鋪門口,聚集著3名送餐員。“8號誰的?快拿走。”商鋪老板大聲吆喝著,“我的我的。”一名送餐員趕緊上前接過餐盒,其他人則在屋外吹著冷風,繼續(xù)等待。
在等餐過程中,馮丹告訴記者:“穿太多路上容易出汗,一冷一熱更容易感冒。”正說著,聽到了屋內(nèi)不耐煩的聲音,“10號沒人要了?”馮丹趕緊應道,“這呢!”說著便趕緊閃身進屋拿到了在這的最后一份餐。
“我的齊了,得走了,要不一會又過了送達時間了。”將餐盒放進電動車后座的保溫箱里,蓋上蓋子,騎上電動車便趕往下一處訂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