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范昌輝 攝)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范昌輝 攝)
海關海警聯合作戰,現場查獲走私成品油700余噸。(范昌輝攝)海關海警聯合作戰,現場查獲走私成品油700余噸。(范昌輝攝)

  原標題:漁碼頭破獲走私大案

  青島海關破獲2億元成品油走私案始末

  晝伏夜出、接頭暗號、“螞蟻搬家”、攻守同盟……這不是電影劇情,而是真實發生在山東沿海的一起成品油走私案。

  今年8月26日,青島海關與山東海警聯合開展“青島利劍1606”專項行動,打掉一個大規模走私成品油犯罪團伙,涉案成品油合計約4萬噸,案值2億元。近日,青島海關緝私局專案組民警向本報記者獨家講述了該案偵破過程中那些驚心動魄、不為人知的情節。

  漁業碼頭暗藏玄機

  今年8月3日,青島海關緝私局接獲重要線索顯示,乳山市某非設關碼頭有走私成品油嫌疑。該局迅速開展偵查。

  民警實地偵查發現,嫌疑碼頭為乳山市一漁業碼頭,漁船眾多,極易隱蔽,偵查難度大。偵查人員兵分兩路,一路著便衣,重點偵查該碼頭。一路根據獲取的線索,與山東海警部門聯合海上緝查。

  “犯罪嫌疑人基本都是晝伏夜出。白天看似風平浪靜,一到晚上就興風作浪。”專案組民警張君(化名)對記者說,經過縝密偵查,終于發現了蛛絲馬跡:該碼頭經常后半夜燈火通明,偶爾會有不明身份的中小型船舶靠泊卸油作業。

  接頭暗號一元紙幣

  “通常,船只都安裝了自動識別系統,用來識別船只、協助追蹤目標和避免碰撞發生。可走私船只每次出海都會關閉船上的自動識別系統,以此來逃避跟蹤。民警通常只能憑借肉眼和望遠鏡在茫茫大海上搜索、觀察、跟蹤嫌疑船只。”張君說。

  想要跟蹤、截獲走私團伙的通信聯絡也并不容易。在近海,走私團伙使用多部非實名的手機進行聯絡,很多手機都是一對一專用,用一次就銷毀,而且不斷更換手機號碼,逃避偵查。

  到了遠海,走私團伙采用船上的單邊帶電臺聯絡。“他們在聯絡的時候都會用暗語、隱語,而且經常更換頻率,很難被發現和破解。”張君說,在駁油過程中,走私團伙用“中巴”指代中型油船,負責在公海的走私“母船”與近岸小型駁船之間過駁成品油。用“大象”指代從境外運油到公海停泊等待卸油的母船。“中巴”出海前隨機約定四位編號作為與公海供油“大象”之間的電臺聯絡號碼,全程關閉船舶通訊識別系統,逃避偵查。

  在船只靠近駁油前,走私團伙還有一道“保險閥”——接頭暗號。通常不同的“中巴”會有不同接頭暗號,而且經常更換。比如,有的“中巴”就采用過一元面值的紙幣作為接頭暗號,“大象”只有見到正確的暗號才會卸油。

  情勢突變緊急收網

  經過長期、縝密的偵查,專案組掌握了該團伙的主要走私犯罪事實及所有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一份周密的行動計劃擺上了張君的案頭:是時候收網了。

  然而,就在離既定的收網時間還剩下幾天時,變故再次出現:專案總指揮部獲取的一條重要信息顯示,由于海上打擊成品油走私力度加大,該團伙極有可能轉移走私地點。“一旦轉移,大量走私證據可能被轉移或者銷毀,收網計劃也將流產。”張君說。

  專案總指揮部果斷決定改變原定計劃,提前行動。

  參與行動的警力分散在全省六個地市,想要短時間完成集結,難度很大。從8月26日上午十點發布集結命令,到下午兩點70名干警全部集結完畢,僅僅花了四個小時。

  行動當天,天公不作美。“走私船只在海上裝卸、偷運成品油是走私活動的重要環節,能否人贓并獲是案件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行動當天,海上天氣突變,風力達8級,給海上偵查、抓捕行動帶來極大挑戰。”張君說。

  意外接二連三地發生。行動中,走私船只突然改變了此前的既定路線,民警在原先掌握的走私船只拋錨地一無所獲。是走私分子有所警覺,提前轉移,還是因天氣原因取消了走私活動,或是改變了運油路線?……前線民警決定擴大搜索范圍。經過仔細觀察、甄別,民警在距海陽港岸邊5海里的海域,發現了拋錨的兩艘疑似走私的運輸船,但看不清舷號,無法確認目標。

  “如果貿然抵近偵查,勢必打草驚蛇,極有可能導致整個行動功虧一簣。”張君說。

  前線緝私警察化裝成釣客,租船出海偵查。然而,海風肆虐,8級的大風和近3米的浪高,嚇退了海陽港附近所有的漁船。民警最終找到一艘同意出海的摩托艇,不顧隨時可能傾覆的危險,在巨浪中破浪前行。

  為了不驚動走私船,民警無法使用望遠鏡,只能一點一點地向目標靠近,再靠近,直到用肉眼看清船只舷號。“就是它們!停泊的兩艘船正是長期偵控的目標!”民警興奮不已。更讓民警興奮的是,這次驚險的抵近偵查,還意外發現了一艘原先并未掌握的走私油船。

  70名民警與山東海警6艘艦艇組成的行動組,兵分五路,同時行動,岸上堵、海上追,將正在走私成品油的船舶和岸上走私團伙“一鍋端”。現場查扣走私船舶3艘、過駁油船1艘、查扣走私成品油柴油700余噸,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

  抽絲剝繭擊潰防線

  完成抓捕,還不是“松口氣”的時候。“找到有分量、有說服力的證據,才是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關鍵,否則功敗垂成。”張君說。

  審訊的過程異常艱苦。成品油走私環節組織嚴密,嫌疑人中多人有走私犯罪前科,反審訊意識強。走私船舶的船主與船長簽訂“責任承擔合同”,約定走私船舶一旦被查獲,只要船長愿意承擔走私責任,不供出其他相關情況和人員,船主會給予其物質補償。團伙成員之間還建立攻守聯盟。并且,船員被抓獲后,只承認現行的走私行為,對追溯以往的走私行動造成困難。

  此外,走私團伙與境外供貨人通常不簽訂合同、不開具發票,付款渠道隱蔽,常常利用多個國內賬戶支付走私油款,甚至通過地下錢莊洗錢。走私入境后,基本通過私人加油站、小煉油廠、油販等銷臟,銷售網絡分散、隱蔽,并非法購買增值稅發票,取證極其困難。

  辦案人員各個擊破,獲取了大量證據。在鐵一般的證據面前,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線被徹底擊潰,不得不低頭認罪。

  經查,今年2月至8月,犯罪嫌疑人翁某某與王某某合謀,雇傭相關人員,利用租賃的“魯榮油某號”、“宏浦某號”和二人出資購買的“希浦某號”油船、“東港油某號”及“碧洋某號”駁船,自公海走私“母船”接駁成品油,從山東沿海多地繞關走私偷運入境銷售牟利。現已初步查明,涉案走私柴油4萬余噸,案值人民幣2億元。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