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拍地,必須使用自有資金,中小房企拿地難度更大了。今年以來,本土房企幾乎沒拿到幾塊土地,絕大多數居住用地的開發權被資金實力雄厚的大開發商拿走,小開發商正在加速淡出市場。

  房企買地 必須用自己的錢

  今年11月份,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在新一批土地掛牌出讓競買須知中增加了一條規定:開發商的購地資金(包括競買保證金、定金、后續土地出讓價款)必須是自有資金。而且要在拍地之前簽承諾書,一旦發現資金來源違規,后果很嚴重:扣除保證金或者定金,并納入黑名單,兩年之內不得參與拍地。

  “拿地的門檻進一步提高了。原來是要求開發企業承諾:競買保證金不屬于銀行貸款、股東借款、轉貸和募集資金?,F在連土地款都得是自有資金。這對拿地企業來說,資金要求不是一般的高?,F金流緊張的基本上就不用玩了?!睗弦患曳科蟮耐顿Y發展部負責人表示,現在拍地,動輒幾個億甚至幾十億,一般的企業賬上沒有這么多現金流。同時,土地多數是捆綁出讓,就連一線房企在拍地時都是通過各種渠道融資,如果要求只能用自有資金,中小型的開發商恐怕連參與的機會都沒了。

  投資熟化 地卻被別人拿走

  “其實,現在中小型開發商已經沒有多少發展空間了。今年以來,還沒見過哪個小開發商拿到像樣的土地?!睗弦患倚⌒头科蟮呢撠熑颂寡裕康禺a市場越來越火,本土房企的日子越來越難。

  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濟南市實行獨特的土地“唯一熟化人”政策,即誰前期投資熟化土地,在凈地出讓時誰就享有優先開發權。搞拆遷、熟化土地,全國性的大型房企沒有優勢,也不愿做這種“出力不見效”的長期投資,更喜歡短期見利潤的項目。所以,往往是有錢未必買得到合適的土地。

  6月30日之后,濟南開始執行新規則,廢除“唯一熟化人”制度,房企仍然可以投資進行土地熟化,但凈地出讓時,所有開發商都能參與競拍,價高者得。這樣小開發商顯然就不是對手,資金實力強的大房企通過砸錢就能拿到地。今年9月21日,全福立交橋西北角C地塊拍賣,前期本土房企山東將軍盛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進行了土地熟化,結果多家開發商不惜砸重金搶地,最終被榮盛拿走。

  “劉志遠舊村改造項目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銀豐地產提前投入巨資熟化,已經忙活了好幾年,如果現在拿出來拍賣,基本上沒他的份兒?!笔〕堑禺a界一位資深人士告訴生活日報記者。

  土地拍賣 九成落入大房企

  細數今年以來成交的土地,本土房企幾乎顆粒無收。到目前為止,濟南成交的60多宗居住用地(含居住、商用混合用地),接近九成的開發權落入全國性大房企手中,主要包括:綠地、中海、龍湖、融創、萬科、榮盛、路勁等。

  魯能地產雖然也在唐冶有所斬獲,但其總部早已遷至北京,在全國各地布局,被業內視為央企。海爾旗下的地產公司、山鋼旗下的萊建置業、濟南明湖天地建設等房企靠此前的“唯一熟化人”政策各自分了一杯羹,分別取得了藥山片區的大魏舊村改造地塊、仁豐紡織公司舊城改造地塊、海晏門舊改地塊的開發權。但是,海晏門地塊后期開發將由萬科主導,今年11月1日,其開發企業法人代表已經變更為濟南萬科的總經理黃運林。

  只有兗礦旗下的中垠地產不惜重金擊退了競爭對手,拍下了高新區北部的徐家莊地塊;綠地泉控股(前身為濟南市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在文莊拿下了兩宗居住用地,算是本土房企中為數不多的個例。

  業內人士表示,等到這些土地的住宅產品入市開賣之后,本土房企基本上也就淡出了市場。

  風光不再 二建三箭四建逐漸沉寂

  山東高速、山東煙草投資、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等國企正在退出房地產業務。今年2月,山東煙草投資將濟南的山東惠盛置業有限公司掛牌轉讓,連同龍奧大道上的一塊土地轉賣給了綠地集團。10月,再次掛牌拋售4家位于煙臺的房企。山東高速則把濟南盛雪置業賣給了龍湖地產,西客站片區的和暢苑項目也賣給了恒大和龍湖。

  業內人士表示,地價飆升和競爭越來越激烈,使得很多中小房地產企業生存狀況堪憂,不得不轉行。濟南老牌地產企業,如二建、三箭、四建等,逐漸沉寂,要么偏安一隅,好幾年才開發一個新項目,要么重回施工建房的老本行。

  不可否認,全國性的房企在資金、管理、運營、品牌、成本等方面都有優勢。濟南市場上的多數先進住宅戶型,都是由一線房企帶來的。

  加速淘汰 有的轉到三四線城市

  業內人士指出,優勝劣汰是市場準則,中小房企的減少是大勢所趨。只不過,唯一熟化人制度的廢除以及土地市場對資金門檻的要求提高,更加速了中小型房企的淘汰。

  “小公司確實面臨洗牌。我們老板也在等機會,盡量想辦法再拿地。目前來看,出路不多?!睗弦患倚⌒头科蟮南嚓P人士坦言,眼下本土開發商生存得比較滋潤的,可能就是重汽地產、魯商置業、黃金地產等國企背景的。另外,一些前期低成本囤了土地的,暫時也沒有生存壓力,但將來早晚面臨“斷糧”的尷尬。

  中小型房企有的已經開始向三四線城市轉移,跑到德州、齊河、東營等地方開發項目,縣城也有住房需求,而大開發商一般不會來。

  另外,有的房企成立物業公司,轉型做服務,有的進入建筑施工和勞務市場,拿不到地,就干脆給大型房企打工。(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