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領導!我是您的滴滴代駕司機,請問您在什么位置?”21日晚8點多,徐宗國在濟南天橋區西濼河路附近接了當天晚上的第一單,之后就再也沒閑下來。出門前,媳婦讓他多穿了保暖褲和毛衣,叮囑他路上慢點,天冷就早點回家。但想想身上背著的40萬買房借款,徐宗國送完一個個客戶后,又消失在了風雪中。
用牙把手套咬下來
徐宗國今年40歲。
21日晚上7點,北園大街附近還沒見雪花,記者在天橋區西濼河路附近的一處酒店門前見到了正在聽單的徐宗國。他戴著帽子、穿著護膝,邊看手機邊和同事們說笑。他戴著黑色的皮手套,看手機的時候,用牙把手套咬下來,露出白色的工裝手套。
“今天降溫,出門的時候我媳婦特意讓我多穿了保暖褲和毛衣。”徐宗國告訴記者,他穿了兩條保暖褲、一件保暖衣、一個馬甲和一件毛衣,外面還穿著羽絨服。
對于他們這些專職的代駕司機來說,越是惡劣天氣,活兒越多。他從事滴滴代駕五個多月來,沒休息過一天,不管刮風下雨。今年夏天下暴雨的時候,他也在外面接單,一晚上褲腿和鞋就沒有干過,泡得腳指頭都發白。
“我去年剛買了房,借了親戚朋友40萬,這些錢得抓緊還上。”徐宗國說,每一個專職代駕身上都有故事,要不然沒有動力支撐他們沒日沒夜地搶單。
一個月20天沒見孩子
“我一般下午1點多就開始搶單,一直干到下午4點多,那時候這一片就我一個人在線上。”說到這里,徐宗國對自己的勤奮挺滿意。有時下午沒單,他也會回家休息會兒,但是單子一響,他立刻就能坐起來。
雖然住在一起,但最長的時候,11歲的兒子一個月有20天沒有見過他的面。
徐宗國說,自己勉強算初中畢業,要想在這個社會立足,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只能自己辛苦一點。在徐宗國看來,他們干的就是服務行業,客戶就是天。
剛開始的時候,他的電瓶車只有一塊電池,有時干到一半車沒電了,就只能回家。后來,他特意買了一輛雙電瓶的電瓶車,出門時兩塊電瓶都帶著。“我一天最少騎著電瓶車跑50公里,一塊電池不夠用。”徐宗國說,其實接單越多,電瓶車騎得越少。
因為努力,徐宗國是濟南當之無愧的“搶單王”,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能搶16單。10月份他的訂單量是316單,純收入超過1.5萬元。
最喜歡開破面包
前后干了一年多代駕,徐宗國開過很多牌子的車。“第一次開賓利的時候,真是挺緊張。”徐宗國說,當時好幾個人一起叫車,都開著豪車,他被分到了一輛還沒上牌照的賓利。“我當時生怕給人磕了碰了,賠不起。”他當時時速只有40邁,被后面的奧迪一個勁兒摁喇叭,還嘲笑他像蝸牛。
“其實我最喜歡開的是那種破破爛爛的面包車,除了喇叭不響,哪里都響,甚至座椅都活動。”他覺得,開這種車沒壓力,即使有刮擦也好處理,最主要的是,開什么車收費都一樣。
他們每天接觸很多醉酒的市民,也經常遇到一些奇葩事兒。“前天有個人給朋友叫了代駕,只說去無影山,等我到了附近的時候,車上的客戶怎么也叫不醒。”徐宗國后來叫了他半個多小時,他才迷迷糊糊說出了小區的名字。
“把他送到了目的地,我讓他檢查了車上的東西,并把他送到了電梯口。”徐宗國沒想到的是,對方第二天竟然又給他打電話,想讓他做自己的專職司機。
雪片打得臉生疼
21日晚上,徐宗國的第一單從西濼河路開到了陽光100小區,記者打車趕過去時,他剛剛接上第二單,要去王官莊小區。此時,濟南已是漫天飛雪,路邊已經有人玩兒起了自拍。不過對于代駕來說,他們沒有心思欣賞濟南的初雪,體會到的只是訂單增加的喜悅。
“我這會兒在高新區,正往客戶那里趕。”這是徐宗國21日晚上的第5單,他一晚上就沒有閑著,“拉了兩個大活兒,一個20公里,一個將近17公里。”隨著雪越下越大,騎車的時候,他的臉被雪花打得生疼,眼都睜不開。
他的衣服已經被雪花打濕,而這時他的愛人和孩子早已進入了甜甜的夢鄉。“我剛開始干代駕的時候,我媳婦不放心,晚上睡不安穩。”徐宗國說,自己從來報喜不報憂,路上遇到什么困難從來不說。
說完,他騎上車子奔向午夜的街巷,背影淹沒在風雪中。
(生活日報記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