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及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 232個貧困村道路月底前完成硬化

  奮勇奪取小康勝利的道路上,不能有任何人掉隊。農村人與城里人,分屬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卻懷揣同一個勤勞致富、建設家園的美麗夢想。一條條寬敞平整的道路,一個個安全便捷的通行環境,讓農村人與城里人一道,攜手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

  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決定。濟南市國道共實施安全風險路段整治提升工程2項,已完成投資1450萬元,占總量的83%;全市縣鄉公路安全隱患里程為3348公里,目前已完成3046公里,占隱患治理計劃的91%,除市內四區外,6個農業縣市區已基本完成,進入自查驗收階段,共增設安全標志20380套、示警樁52993根,施劃標線367899平方米,安裝波形防撞鋼護欄210千米,設置警示誘導設施4405處,增設路口黃閃燈、爆閃燈1521個。

  同時,市交通運輸局正在加快推進交通運輸部縣道示范項目(歷城區老僧口-柳埠X501、長度74.921公里)實施,預計10月底完成交工驗收;今年計劃完成24座危橋改造及加固任務,力爭利用2-3年的時間消滅現有農村公路危橋,最大限度減小通行安全隱患。

  此外,國道220線平陰段工程項目已取得省發改委立項批復,初步設計已取得批復;國道220線長清繞城段工程項目已取得省發改委立項批復,設計招標已完成。B類和C類路段整治已全面完成。

  農村公路修的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農村群眾的脫貧致富,責任重大。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計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370公里,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全部完成,232個貧困村道路硬化工程已完成140公里,預計10月底前基本完成。對公路日常養護和小修工程同時安排、同時實施、同時考核,今年以來,共整修路基3360公里,開挖邊溝391公里,清除“三大堆”1.24萬立方米、非公路標志980塊,瀝青路坑槽挖補、網裂刷油、水泥路斷板更換16.3萬平方米,暢安舒美的路域環境水平進一步提升。

  城市公交新開通公交線路13條,優化調整16條

  公共交通關系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出行利益,辦好公交的事就是辦好民生實事。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圍繞公交都市建設任務,以提升服務滿意率和分擔率為核心目標,突出重點,著力抓好公交線網優化、場站設施建設、服務水平提升等重點工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市新開通公交線路13條,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6條。結合緯十二路道路施工改造,研究制定了BRT-8號線開通方案及3號線等線路優化方案,逐步打造方便快捷、銜接高效的BRT出行網絡。采購新能源公交車400輛,截至目前,共有5091輛公交車,其中新能源車1214輛,開工建設充電站14處,投入試運營5處,安裝使用移動充電樁24個。

  今年,我市還與亞洲開發銀行成功簽署了“山東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范項目”合作備忘錄,項目預計總投資約24億元人民幣,其中亞洲開發銀行貸款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億元),是截至目前山東省獲得貸款金額最大的單個項目。該項目以現代無軌電車網絡建設為中心,將構建線網總長度達201.4公里的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網絡,以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和水平,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減少空氣污染,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經預測,2020年現代無軌電車線路全部開通后,日運量約為158萬人次,約占主城區公交客流總量的60%。

  對于制約公交發展的場站建設問題,在市交通運輸局的推動下,市政府召開了公交場站規劃建設工作專題會議,研究確定了公交場站用地、規劃建設、場站供水供電和建立長效機制等四個主要方面的事項,對突破公交場站建設瓶頸,促進公交事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濟南“零時公交網”今年繼續優化,形成擁有13條公交線路,銜接北園大街等11條公交走廊的“井”字型和“米”字型夜間服務網絡;結合省、市公車改革,推動定制公交發展,已開通通勤定制公交線路159條;完善公交“369出行網”,推出手機APP應用,為市民提供來車預報、換乘查詢、公交卡充值等多種服務。

  綜合運輸“六合一”無縫模式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大手筆打造濟南未來的交通發展規劃,是濟南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邁向更高水平現代化交通樞紐的必由之路。2015年8月,濟南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未來五年內,濟南將重點實施“東西、南北”四大綜合客運樞紐,從而實現鐵路、公路、航空、公交、出租、軌交等多種出行方式的無縫換乘,為濟南市民的便捷出行營造良好環境,也為濟南“四個中心”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創造更先進、更優越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