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招:每個環節均破綻百出
這起臨沂被騙金額最大的電信詐騙案被警方攻破,目前警方正全力緝捕其他涉案人員。理清案情后我們不難看出,這個騙局的每個環節均破綻百出,非常容易識破。
1、來電提醒卻不知姓名。騙子稱娟子登記的快件3次未接收,那為何卻不知娟子姓名?其實娟子只要反問“我是誰?”即可從源頭上識破騙局。
2、主動吐露身份信息中計。娟子慌亂時主動透露身份信息,無形中幫助騙子偽造了關于她的逮捕令,然后指令她進入網站查看,一步步加劇了娟子的恐慌心理。
3、網站是釣魚的偽網站。對方發來網址是個偽網站,真正最高檢網站的網址應為http://www.spp.gov.cn/。而且在最高檢網站的首頁里,不可能設有“公安部專案通緝令”、“殺人罪”、“恐嚇勒索罪”等大量涉及公安業務的窗口,更不可能隨意讓網民擁有案件查詢權限。
4、逮捕令更是漏洞百出。這份“逮捕令”大量法律術語及罪名均為臺灣的文本風格,在內地根本不存在。例如:刑事拘捕令、凍結管收執行命令、洗錢條例法、必要之陳述、依刑法妨害秘密罪等等。更為離譜的是,“逮捕令”文頭為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結尾公章卻是最高檢,還有“首席大法官”的稱呼。
5、控制電腦實施轉賬。當急于洗清罪名的娟子告知對方電腦無殺毒軟件,并填寫賬號、密碼和插上U盾后,娟子電腦黑屏的時間正是對方在實施轉款作案。遺憾的是,娟子身為財務人員并未意識到隨意透露賬號及密碼的危險,反倒按對方提示將所有賬號及U盾信息泄露,直至千萬巨款被轉走。
■記者手記
別做無知的“看客”
一通電話詐騙千萬,發生在臨沂這起數額最大的電信詐騙案雖被警方攻破,但依然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剖析被騙者的心理,除了無知、恐慌外,更多的是平時有著“看客”的心態所致。
網絡時代,“手機族”不斷壯大,可充當“看客”者占多數。每當有電信詐騙案件發生,均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鮮有人從中總結教訓并告誡周圍人免于上當。所以即便經??吹酱祟愒p騙新聞,自己陷入騙局時也毫無抵御能力,只有被騙后對騙子的怒罵和對辦案人員的報怨。
電信詐騙,多為境內外勾結作案,隱蔽性強,打擊難度大,這是現實。面對層出不窮的各種騙術,我們惟有提高自己的防騙能力才能防患于未然。我們推出這檔欄目,也希望能讓更多無知的“看客”警醒,讓更多的人們學會看穿騙局,遠離騙子。
■相關新聞
廣東準女大學生疑遭電信詐騙報到前夕投海自盡
本該在這幾天到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錄取報到的潮汕女生蔡淑妍,8月29日卻在家鄉的海中永遠閉上了眼睛。此前她被詐騙近一萬元,這是她父母打工大半年攢下的。離家出走前,她給弟弟發去絕言:有了希望,然后絕望,這種感覺真糟糕,我真的承受不了……如果有人問起我,就說我出意外,不要說我是因為被騙,那樣太蠢了! 據人民網
記者朱武濤 通訊員涂玉龍
來源:瑯琊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