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交易信息明目張膽地稱“出售黑卡,已經實名制好”,還有的稱出售寧波地區的實名制手機卡,接受大量交易。大眾網記者聯系上了一名出售“黑卡”的淘寶店主,這名店主稱,可以大量提供實名認證好的手機卡,均為170號段,并強調不會被查出停機,因為都是冒用他人的身份證信息“正常實名”認證的。

這名店主向記者提供了一家網店的鏈接。這家網店非常“簡陋”,只有兩個標價分別為5元和30元的虛擬商品,沒有任何商品介紹,商品照片是一堆攤開的手機sim卡。

除了手機“黑卡”,銀行卡“黑卡”也是電信詐騙收錢的重要一環。大眾網記者調查梳理發現,不少人都曾收到過手機短信,稱高價收購銀行卡,最高開價達百元。有人就想將閑置不用的銀行卡用來換點“外快”,殊不知,收購來的銀行卡很可能被用于詐騙、洗錢、逃稅等不法活動。在電信詐騙中,憑借著收來的大量銀行卡,騙子們就可以施展“乾坤大挪移”的詭計。例如,騙子每得手一筆不義之財,就快速將錢分成小數目款項轉到幾百張銀行卡里,然后從多個柜員機里將錢取走。一旦警方發現,通過取款銀行卡也只能找到原持卡人,為騙子提供了“隱蔽的外衣”。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出借銀行賬戶的當事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出借銀行賬戶是違反金融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收繳出借賬戶的非法所得并可以按照規定處以罰款,還應區別不同情況追究出借人相應的民事責任”。
近年來,隨著對電信網絡詐騙等危及金融安全活動的大力打擊,在網上明目張膽收購銀行卡的信息已經幾乎絕跡。但是,大眾網記者發現,還有所謂的“公司”打著“環保”的旗號收購銀行卡,并沒有收手。
本案塵埃落定,然后還有一些內容不得不再次提起:
(1)徐玉玉案涉案的兩個電話號碼,一個屬于遠特(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另一個屬中國聯通,而兩個號碼均登記了用戶實名信息。案發后,遠特發表聲明,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數據核實和信息調取,全力協助破案。
(2)8月26日晚,工信部發布消息稱,將加大對虛擬運營商的監管,并將把實名制作為發放正式經營許可證的一票否決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