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推行契約化管理中涉及的63名高管人員,有59名選擇了契約化身份,一舉摘掉了國企高管的“官帽子”,在企業中產生了強烈的思想沖擊。從已完成選聘、簽訂契約合同的企業情況看,高管人員普遍反映工作壓力增大,“本領恐慌”意識增強。
22戶企業制定了混改方案
據了解,山東省不斷完善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出臺了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首批選擇58戶企業開展試點,目前已有22戶企業制訂了混改方案。
山東省國資委通過指導企業大力推行內部市場化改革推動企業扁平化,實現從“發工資”到“掙利潤”的轉變。兗礦集團、山東能源兩戶企業三年來累計減少各類用工6.2萬人。
同時,山東省堅持“依法規范、市場運作、立足盤活、應退盡退”的原則,按照連續三年虧損且扭虧無望、已經停產停業或半停產、資不抵債喪失造血功能的“僵尸”企業界定標準,制定了用三年時間清理321戶“僵尸企業”的工作計劃,今年計劃完成125戶,目前已經完成或即將完成49戶企業的清理處置工作,真正實現“優勝劣汰”的市場化退出機制。
企業領導人實行任職回避
國企利益輸送是很多國企長期存在的頑癥,如何切斷利益輸送的通道,避免國有資本流失,也是山東省本輪國企改革重點關注的問題。
記者在兗礦集團采訪了解到,兗礦集團原來大部分采購項目都是通過中間商來進行,最多的時候中間商有將近7000家。這些中間商不少都是礦上職工“七大姑八大姨”辦的,實際上就是“寄生蟲”,長期吸附在企業身上吸血。集團頂著巨大壓力清理中間供應商6500多家,節約采購成本15億元。以洗化用品為例,兗礦集團以低于山東總代理10%的價格由廠家直供,252克的雕牌透明皂3.46元,而同款產品在京東網上售價是6元。
時民透露,為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山東省創新實施了企業領導人員任職回避、公務回避和報告說明制度,企業領導人員在本企業內一律實行親屬回避,親屬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得與本企業發生經濟關系。目前,已有7戶企業對5名企業領導人員和11名中層管理人員的不當任職問題進行了糾正。
(齊魯晚報據新華社、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