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率連續10個季度攀升,城商行不良率排名前十位中占據六位……山東銀行業如今已淪為不良率的“重災區”。對中小城商行而言,在利潤縮水和資產質量惡化的趨勢下,銀行的風險抵御能力正在面臨嚴峻的考驗。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山東銀行業不良資產規模在二季度已超過1400億元,增長幅度較2014年初超過兩倍。其中,棗莊銀行2015年在全國城商行不良率排名中居于第二,僅位于大連銀行之后,資產質量的惡化對利潤吞噬也非常明顯,凈利潤下降幅度超過39%。
區域風險發酵
作為國內經濟大省,山東的銀行不良貸款情況被業內重點關注。據山東銀監局統計,截至2016年二季度,山東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增加至1418.4億元,較2014年初648.06億元超過兩倍,而不良貸款率也從1.35%增至2.25%,已經連續10個季度持續增長了。
“山東地區銀行業不良率的攀升是區域性風險。這與地域性的信用有很大關系。”一家股份制銀行信貸部人士稱,如今東部地區的銀行不良率上升已經有所緩和,但是浙江、山東不良率還存在反彈趨勢。
該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在不良貸款方面,東部地區總量大,風險暴露相對較早,而中西部地區總量小,風險暴露相對有所延遲。東北地區不良率偏高,主要是由于經濟增長放緩,鋼鐵、煤炭等主導產業過剩等因素導致。
8月10日,銀監會對外公布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二季度的數據報告。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437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52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與上季末持平。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新型產業的確定,東部等發達國家的不良可能會在2~3年內好轉。同時,國有大行和規模性銀行集中了更多的優質資源,不良率的上升會率先趨緩,而中小型銀行則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轉型陣痛。”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
此外,面對越來越多的壞賬,山東銀行業的利潤也在縮水中。據山東銀監局數據,1~6月份,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500.4億元,同比下降13.32%。其中,中小型銀行凈利潤的下降可能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