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林地養知了猴

  李進軍是平度市經濟開發區曲坊村村民,他自2001年便開始涉足知了猴養殖。2008年,他承包了80畝林地開始進行大規模知了猴養殖。“開始時是先承包了一片廢棄林子,慢慢實現養殖的半人工化。”李進軍介紹說,在林子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建一個小園子,用紗網罩起來后,作為培育知了猴蟲卵的基地。記者了解到,李進軍將蚱蟬按照雌雄1:1的比例放入園內,進行交配產卵,而它們產下的卵則寄生在樹的枝條上。然后第二步是將蟬卵在孵化室進行一個月左右的孵化,再將孵化的幼蟲及時播種到土地里。播種的幼蟲有一部分會死掉,但更多的幼蟲會鉆入土中,之后便可以等待知了猴的出洞。

  每晚能收兩萬只

  記者了解到,李進軍能這么自信地說出知了猴的習性,來自于他多年的摸索和鉆研。“現如今,這片林子平均每晚可出兩萬只知了猴。”李進軍介紹說,知了猴每年最“火”的時間段便是盛夏季節,從夏至開始持續到立秋。到了晚上,知了猴都爬在了楊樹上,每棵樹上少則幾只多則數十只,外面來的市民捉起來也十分簡單。

  如今的林地,不僅給李進軍養殖知了猴帶來了場地,也為許多樂意捉知了猴的市民提供了娛樂場所。“現在每天都有市民天黑之后來捉知了猴。有本地的,還有很多從高密、濰坊等地來的市民。”李進軍說,他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個健康休閑的場所,而不是單純靠養知了猴掙錢,畢竟知了猴的養殖過程比較緩慢,少則三四年,即便收獲了,現實可能跟理想也會有差距。

  島城知了猴多是外來貨

  記者了解到,蟬的種類繁多,青島地區常見的分別為蚱蟬、蟪蛄、寒蟬3種。其中蚱蟬就是最被市民熟知的知了。此外,山東也是食用知了猴較多的省份,而每年到了夏季,島城知了猴的消費量也居省內前列。李進軍介紹,因本地知了猴的供不應求,目前島城市面上的知了猴大多是“外來貨”,主要是江蘇、河南、安徽等地,本地知了猴所占的數量比例并不高。“目前青島大規模養殖知了猴的養殖戶不多,所以市面上的銷售量也不斷減少。”李進軍說,青島一些林地里雖然有野生知了猴,但是數量并不多,基本都是自家捉了自家吃。記者了解到,現在的養殖戶均是依照多年經驗,結合一些書本知識摸索進行,也有部分養殖戶遇到“賺少賠多”的局面,無疑給知了猴養殖業“潑了一盆冷水”。不過對于養殖的知了猴,市民可能會心存疑惑,擔心在養殖過程中,是否會使用添加劑或特殊飼料。對此疑惑,李進軍表示養殖的知了猴和野生的其實沒有什么區別。

  在不少市民兒時的記憶里,夏天的夜晚和小伙伴捉知了猴,然后拿回家讓大人炸著吃,既有樂趣又美味。現如今,每到晚上,依然還會有市民在樹林中捉知了猴,享受著夏季一大趣事。“我傍晚七點左右就過來捉,有時候半個小時才捉三四只,不過過程很有意思。”經常去八大峽捉知了猴玩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有時候去捉知了猴的市民比知了猴還多,大家聚在黑影里一起打著手電筒,感覺特別熱鬧。而且有些小朋友如果發現知了猴,都會興奮地大叫,讓大人們也想起了童年時捉知了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