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東財政收入如何,錢都花在哪了?

  7月19日,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了山東省2015年財政決算和2016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透過報告,可以清楚地找到答案。

  民生支出占比達78.1%,“三公”經費下降14.3%

  去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5529.33億元,按相同口徑計算,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9.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全省以行政管理經費為主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僅增長1.8%,比支出平均增幅低13.2個百分點;全省“三公”經費下降14.3%。全省一般公共預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達到6440億元,民生支出占比達到78.1%,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去年前11個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達到93.4%,是多年來進度最快的一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結轉資金規模,分別比上年下降27.6%、43.3%和61.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結轉資金占支出的比重為3.9%,比財政部確定的9%控制目標低5.1個百分點,結轉兩年以上資金按規定全部收回財政統籌安排。

  落實發展資金2546億元

  報告顯示,去年,全省財政共落實各類發展資金2546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增長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去年6月份,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20條財政政策,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關鍵環節,通過財銀、財企、財社合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拉動社會投資3000多億元。

  認真落實營改增試點及小微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并將省級立項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由24項壓減到12項,合計減輕企業和社會稅費負擔2100多億元。落實省對下轉移支付資金1835.2億元,比上年增加255.88億元。

  財政投融資管理成效明顯。積極爭取政府債券額度,在全國率先完成債券發行任務。省財政出資40.5億元,發起設立19只政府引導基金,批準參股51只子基金,初步形成具有不同政策導向和投資偏好的基金群。分四批向社會推介了300個PPP項目,將743個PPP項目納入省級項目庫,概算總投資7200億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將相關支出分年列入預算方式,爭取國開行、農發行分別給予我省授信額度3000億元。

  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占比達62.4%

  我省初步建立起“1+20”的財稅改革制度體系。省、市、縣(市、區)實現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全覆蓋,政府采購信息實現采購需求、采購文件、采購預算、采購結果、采購合同、履約驗收“六公開”。將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等10項政府性基金列入一般公共預算,將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按10%調入一般公共預算。

  省級專項轉移支付由99項壓減到71項,涉水涉地資金整合試點縣(市、區)達到56個。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占比達到62.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去年全省政府采購額達到1415億元,節約財政資金151億元。

  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省級對253個經費撥款1000萬元以上項目實行績效目標管理,縣鄉在全國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考核中分列第1名和第5名。

  個別單位仍存在違規發放津補貼現象

  報告認為,從財政決算和審計情況看,2015年全省財政運行情況良好,但從總體上看,一些深層次矛盾仍比較突出,改革中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

  主要表現在:有關方面對新預算法的認識不夠到位,傳統工作方式、慣性思維與法律法規的要求不相吻合。受現行投資和項目管理體制的影響,部分專項資金年初預算細化程度不到位,由此造成執行中有些科目之間增減變化較大,預算約束力不夠強。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起步時間不長,績效目標管理覆蓋不夠全面,績效評價方法需要深入研究探索。預算單位的基礎管理有待加強,內控機制不完善,資產管理不嚴、會計核算不實、支出效率不高、銀行賬戶設置不規范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執行國家規定及財經紀律不夠嚴肅,個別單位仍存在違規發放津補貼現象,擠占挪用、騙取財政資金的問題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因置換債券與項目銜接不夠造成部分資金閑置,個別地區出現違規集資和變相舉債問題,隱性政府債務風險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