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

  3月2日,一個朋友拜托我捎帶她一個同事去濟南長途汽車站。我朋友的同事下車后,我去幫提行李。當時車還沒有熄火,有個穿著便裝的陌生人突然上車,把我的車鑰匙拔了,硬說我是非法營運。當時我和拔走車鑰匙的人爭吵了起來,我一直不清楚這名拔我車鑰匙男子的身份,隨后我又被兩位穿著制服的客管辦工作人員帶上了執法車。

  從標山南路到長途汽車站本來也不遠,我就是幫忙。我沒收任何人的錢。但是客管辦的工作人員估價說是8塊。我朋友的同事當時被強制簽了字,但她跟我說為了不惹麻煩,當時簽的假名字和假身份證。我是給朋友幫忙,不是拉客收錢!當時客管辦的工作人員卻讓我在車輛暫扣證明上簽字,但我覺得很冤枉就沒有簽字。

  我先后去了三次客管辦。第一次去是扣車四五天后,我找到了扣我車的執法人員,他給我留下一句“你這就是非法營運,想要車就去走程序”,就去開會了。等到客管辦下班,再也沒見過這個人。

  車輛暫扣證明上簽的是“當事人拒絕簽字”。

  為了證明自己清白,我叫上了朋友的同事來給我作證,第二次來到了客管辦。但客管辦的人給我朋友的同事說,讓她別管這件事,后來她為了不給自己惹麻煩,就不接我電話了??凸苻k沒有什么證據,也沒親眼看到我收費。我告訴他我是幫朋友捎帶同事。我朋友的同事也告訴客管辦我沒收錢,但是他不聽。當時他們工作人員的原話是:“不管有沒有收費,只要她從你車上下來,你就是非法營運”。

  因為扣車的時間太長了,我就想交上罰款,先把車提出來。但我的律師告訴我,如果我交了罰款,就承認了自己非法營運的事實。

  我不是非法營運,但想起訴客管辦,就需要車輛暫扣證明,于是我第三次來到了客管辦,開了一張車輛暫扣證明,但我當時并沒在上面簽字。

  直到現在4個月了,我還是沒有要回我的車。

  客管辦回應: 有異議可以起訴

  “我們客運處那邊,是有穿便衣的工作人員,主要是稽查黑出租。便衣在執法過程中,市民可以讓他們出示一下證件。”濟南市出租車96576熱線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咨詢時表示,但稽查工作流程他們也不是很清楚。

  對此,客管辦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有相關的執法權,不能市民說我們穿便衣就穿便衣了,我們執法的時候都穿制服,最少不低于兩個穿制服的。”但當記者要求該工作人員提供相關證據時,該工作人員表示需要局里同意才能繼續接受采訪。但記者多次申請,相關部門明確拒絕就此事作出答復。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96576熱線工作人員曾明確表示:執法人員不穿制服執法就是釣魚執法。拔下小李車鑰匙的便衣男子是協勤還是執法人員?如果客管辦執法過程是規范的,為什么不愿意公布執法的證據?

  1日下午記者聯系到了小李的朋友,她在電話里明確承認自己是滴滴專車司機?!爱敃r接了一個單子,沒有時間去就委托給小李了,結果害他的車被扣,我感覺很對不起他?!彼陔娫捓镎f,當時并沒有告訴小李這是自己的客人,自己也沒有向這位乘客要車費。

  但在隨后的采訪中,她又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話,解釋說是想把麻煩攬在自己身上,才編了自己是專車司機的事。

  客管辦綜合科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的朋友是專車司機,不管他知不知情,但訂單已成事實,這就屬于非法營運了?!痹摴ぷ魅藛T告訴記者,如果市民對執法程序有任何異議,都可以申請復議或者起訴。

  “主要是我一分錢也沒收,怎么就成了非法運營了?”小李對于客管辦的說法無法認同。

  法院至今不予立案

  據悉,小李在4月18日向法院提交了資料,到現在已經兩個半月了,但是法院一直遲遲不給立案。對此,法院給出小李的理由是經合議廳裁定,不予立案。

  “我的訴求就是法院能夠盡快給我立案。我打12345有3個星期了,只給我回復過一次。就是我投訴車管辦的那次。后來我要求立案,那邊永遠給我一句正在處理中。”小李說。

  記者聯系到市中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梁偉?!败嚥豢赡芤恢笨垩褐J忻窨梢粤艉檬艿教幜P的證據,還有身份證明就可以來法院對客管辦進行起訴了?!绷簜ケ硎荆ㄔ耗壳耙咽芾硪黄鹂凸苻k和專車運營之間的糾紛,但根據上級法院的要求,這個案件已經終止了?!靶±钸@個案子與此案相似,法院沒有受理,很有可能與此事有關,但具體什么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p>

  律師說法:拿出證據才能讓人信服

  就小李遇到的問題,記者咨詢了山東公浩律師事務所趙梅喜律師。

  “認定非法營運行為,需符合兩個條件:一是一種經營行為,二是車輛屬于非營運車輛,即未按規定領取有關主管部門核發的營運證件和超越核定范圍進行經營。”趙律師告訴記者,首先小李開的是私家車送自己的朋友,不存在經營行為,更沒有任何的金錢交易行為,所以不屬于非法營運。

  “小李只是在客管辦審查的地點,將自己的朋友送下車,卻被客管辦主觀地認為是非法營運,這是沒有證據的。并且客管辦的執法手段相當粗暴,在未經調查的情況下就扣了小李的車?!壁w律師表示,既要嚴厲打擊非法營運,但不能隨意擴大打擊范圍,要拿出證據,才能讓市民信服。(生活日報記者 袁野 實習生 劉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