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扎啤和烤串是不少濟南市民的最愛。當然,燒烤攤上更少不了花生和毛豆等下酒小菜。業內人士介紹,濟南人一天能吃掉30噸煮花生、10噸煮毛豆。
61歲的侯茂冬已賣了好幾年花生、毛豆,雖然一天僅能賣十幾斤、掙幾十塊錢,但沒有退休金的他依然挺知足。早上9點出攤、晚上10點收攤,不管刮風下雨,小區里總能看到他勞碌的身影。
23歲時高考留遺憾
7月1日上午10點多,記者在棋盤小區見到了侯茂冬。他的三輪車上放著四個盆子,分別盛著花生、毛豆、玉米和田螺,車廂里還有食鹽、八角、花椒等各種作料。
侯茂冬今年61歲,已經滿頭白發。“我是農村戶口,沒有退休金。”他說,自己冬天烤地瓜,夏天煮花生、毛豆,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如果有退休金,或許他也會像小區里其他老人一樣,遛遛鳥、下下棋。
侯茂冬老家是南部山區的,當年他也是村里的高材生。23歲參加高考時,他覺得自己發揮得不錯,可不知為什么一直沒等來通知書。“我們一共七個人參加高考,另外五個人都考走了。”后來,他又參加過一年高考,但成績不太理想。
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高中生,侯茂冬在村委會工作過幾年,還干過團支部書記。后來,不甘心一輩子在農村的他,到濟南市區投奔了姥姥和姥爺。
“我姥爺當時在蜂窩煤廠看大門,找了找領導,我就進廠開始送蜂窩煤。”侯茂冬說,當時棋盤街、佛山苑附近還都是平房,他推著地板車最多時一車拉一噸煤,挨家挨戶送。當時送蜂窩煤掙錢不少,一個人掙的相當于兩個工人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