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國土資源局罕見地集中掛牌出讓30宗土地,總面積超過3000畝。省城不少開發商表示,這次掛牌的時間其實比數量更值得關注,因為標志供地模式的轉變:今后企業參與熟化土地,最終的開發權卻有可能在拍賣中被搶走。

  多數只是走走程序

  剛剛經歷了一場創紀錄的土地拍賣大戰,6月30日,濟南再次大規模供地,罕見地一次性推出30宗。難道要上演新一輪搶地大戲?

  省城一家房企的相關負責人7月1日告訴記者,這輪供應的土地與之前的凈地不同,多數早已“名花有主”,只是走走招拍掛程序而已。不會像唐冶那樣引得房企砸錢互掐,而是以底價成交為主。

海晏門項目雖然尚未完成出讓,但規劃早已成型。記者趙國陸配圖

  還有地產圈內人士透露,這批掛牌的土地以老城區舊改、棚改項目為主,早已被房地產企業提前鎖定,投資實施了前期土地熟化(出資征收拆遷原有建筑,使土地變成可開發的凈地)。

  比如,天橋區三孔橋街西側、津浦鐵路東側、盛世名門北側的仁豐紡織公司改造項目,今年6月1日就已經開始簽署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據業內人士透露,該地塊熟化人為山鋼地產。

  另外,田園新城4宗土地,大約430畝,為天鴻地產的“后院”;轉山西路東側3宗土地,則是融建地產的財富中心項目后續用地;世紀大道北側4宗土地大約518畝也是融建地產投資熟化的,是中新智慧城的一部分;華山片區的土地則全是中海地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