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靠工程貪300多萬
此外,基建工程也成為高校腐敗頻發的領域。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在2014年年底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基本建設工作會議上透露,基建工程案件占到全國教育系統職務犯罪情況統計總數的24%。
王惠君說,高校基建工程招標有的不公開,一般是在同等質量下,選擇價格最低的。“這里面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提前透露給對方其他競標人的價格,另外一種是直接選定對方,并找來其他人陪標,報價高一些。”王惠君說,“一般是級別比較高的領導會參與招標。”
為投標人謀取利益,自然也少不了好處。比如徐同文,在臨沂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工程建設中,通過直接向學校負責基建的工作人員打招呼,為施工單位承攬工程以及工程款撥付提供幫助,后以各種名義索賄300余萬元。
有專家分析,高校有其相對封閉性,容易形成“小圈子”;另一方面,許多高校的級別和所在地是平級或者還要高些,容易造成監管困難。行政化嚴重、權力集中也成為高校腐敗問題頻發的原因。
在丁鳳云案件的庭審中,公訴人李叢強指出,作為擔任縣委書記、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校黨委書記的丁鳳云,是一把手,統攬“小社會”的全局,牢牢控制著資金分配權、人事管理權和項目審批權,一個招呼、一個電話就可以決定一個學生的錄取,一名干部的職務晉升,數百萬資金的歸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 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