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4日,河北省,環保專家從捕鳥網中拿出死去的鳥2014年10月14日,河北省,環保專家從捕鳥網中拿出死去的鳥

  位于黃河三角洲的山東無棣縣,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全國漁網的制造中心,而現在,隨著非法捕鳥行為的猖獗,那里的許多工廠和家庭作坊轉而生產捕鳥網,成為這一非法盜獵鏈條的一環。

  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都明令禁用盜獵工具,但大多只包括了獵槍和毒藥等,生產和銷售捕鳥網是否合法尚不明確。根據環保組織讓候鳥飛的統計,目前我國只有9個省份明確禁止使用捕鳥網,但只有吉林省同時將捕鳥網的生產和銷售也列為非法。

  盜獵是中國一些鳥類面臨的主要威脅,新疆生態和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2012年的一項調查表示,2010到2012年間中國境內大約有20萬只水鳥遭受非法獵捕。除捕鳥網外,盜獵者還借助其他手段和工具,如投毒、獵槍和彈弓捕鳥。

  與許多盜獵工具比起來,捕鳥網是最容易獲得的。無序的生產有可能助推這種偷獵行為。“這些工具太容易獲得了,而且相當便宜。”上海的護鳥志愿者曹成杰告訴澎湃新聞。每年候鳥的遷徙季節,他都要在上海的崇明島等地方進行巡護,拆除鳥網是其中重要的工作。但有時候他和他的伙伴們剛拆除了一些鳥網,幾天之后甚至是幾小時后,捕鳥人就會重新掛上新的。

  捕鳥網通常由尼龍細線織成,一般被掛在竹竿或樹枝上。鳥一旦飛入就被細小的網眼攔住,難以逃脫。即使它們沒有受傷,也常因為掛在上面幾小時被餓死或渴死。對于像曹成杰這樣的志愿者來說,巡護時在鳥餓死或被捕鳥者帶走之前找到林中隱藏的這些鳥網就尤為關鍵。

  鳥網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防鳥網,農民用來罩住莊稼或果樹,不讓鳥類進入偷吃他們的果實;另一種是盜獵者經常用到的捕鳥網,由于設計和材料與防鳥網不同,這種網對鳥類的危害很大。讓候鳥飛項目官員祈玉婷說,絕大部分時候,盜獵者通過這種方式捕獲鳥,然后賣給餐館或個人以供食用。

  “在這個鏈條上,如果只禁止使用而不禁止生產,怎么能夠有力的執法呢?”祈玉婷說。另外,除了提倡國家應該明文禁止捕鳥網的生產,她還說,他們希望果園能夠以防鳥網來替代捕鳥網。有時志愿者在巡護時發現果農們也會用捕鳥網來防止鳥類靠近果園。“防鳥網的網眼相對較大,沒有能夠纏住鳥的一個網兜,鳥一般不會被困住。”

  六月中,澎湃新聞記者來到無棣,以買家的身份暗訪無棣縣生產和銷售捕鳥網的情況。在這里生產和銷售鳥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因此買家很容易就能打聽到這些工廠和家庭作坊的所在。

  澎湃新聞在無棣縣城北邊15公里的村莊里拜訪了一家叫做文耀網具廠的廠商。創辦者魏新海30出頭,兩年前自己做起了生意,在那之前曾在別的網具作坊里工作過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