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抑郁癥這個名詞越來越頻繁地被提起。從明星政要到普通人,好像越來越多的人與抑郁癥扯上了關系。通過與幾名抑郁癥患者的面對面交流,發現他們的生活現狀、他們為走出抑郁所做的努力都值得記錄。而數名該方面的醫生,也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提供一些幫助。

  從名校畢業生到普通農民工,每個抑郁癥患者都有不同的生活軌跡,也讓他們的表現各有不同。但每個抑郁癥患者都深受病患帶來的痛苦,同時,他們也都夢想著能夠走出去,以獲得正常而又快樂的生活。

  本報記者 魏新麗 王小蒙

  感情受挫陷入自責北大畢業生抑郁了

  29歲的濟南人劉清是北京大學的畢業生,目前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擔任程序員。表面上看,她學歷高、工作穩定,還有親密的愛人陪伴。但就在去年之前,她已經被抑郁癥困擾了十年之久。

  患抑郁癥期間,每隔一段時間,劉清都會陷入抑郁癥的泥潭中。“先是貧血,腦供血不足、胸悶、頭暈,開始失眠、睡得晚、醒得早。”她說,那段時間里的思考力和注意力會大幅下降。“而對外界的情況,不是自己不想關注,是無心無力。”大二那年,劉清不得不辦理了休學手續。

  其實早在高中的時候,劉清的抑郁癥就有了苗頭。那時候她在濰坊一所高中上學,睡眠時間被大大壓縮,失眠的種子悄然種下。當時這并未影響到她的學業,但在她2005年考上北京大學后,眾多壓力也紛至沓來了。

  “北大的牛人太多,我就顯得不那么優秀了。”尖子生云集的環境讓她倍感壓力,這讓她對自己產生了第一層懷疑。而那時家庭矛盾也顯現出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的關系有問題。”年紀尚輕的她無法讓父母與爺爺奶奶和解,她深深陷入了第二層的自我懷疑。

  與此同時,劉清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男朋友不僅背叛了她,還將所有的錯誤都推給了她。毫無戀愛經驗的劉清將這些指責照單全收,過度懷疑和自責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時不停地反省自己,反復質疑自己,隨著自信的逐漸崩潰,心理防線也層層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