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資料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課題組3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稱,戶籍是造成城鄉差別的制度性因素,同時,沒有戶籍的那部分常住人口實際上成為城市的“二等公民”,很難融入當地社會,這給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帶來很大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等機構當日聯合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4》。報告說,從戶籍制度入手,分析不同城市之間由于戶籍制度造成的公平性差別,是了解不同區域、類型城市和諧競爭力差別的重要依據。

  報告作者、北京工業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金偉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實行戶籍制度的國家,由于戶籍造成的居民之間的差別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更體現在社會領域,特別是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領域。

  “沒有戶籍的那部分常住人口實際上成為城市的‘二等公民’,很難融入當地社會,這給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帶來很大挑戰。”劉金偉說,從戶籍與非戶籍居民之間公平性指數得分來看,最高的是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的宿遷、湖州、四平、松原、沈陽等城市,得分為1452分;所有城市的平均分值是7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