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夢想
劉富君也確實把官員的工作做得漂亮,周圍不少人都認為,履歷豐富,年富力強的劉富君將有似錦前程。他甚至得到了中組部的關注。到德州工作后,有一次中央組織部考試中心到德州調研并舉行座談會,劉富君參加了座談,會上考試中心的人直言相問:“劉主任,你是不是摸透了體制內遴選考試的規律?”
但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并沒有等待下一次遴選晉升的機會,而是選擇了辭職,2014年8月,劉富君在《公務員編制注銷文件》和《辭職確認文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辭職一年多后,劉富君回憶說在分管招商期間,接觸到許多商界人士和創業人士,更感受到新一輪創業的社會趨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我心動了,互聯網+讓我真的行動了。”
官員辭職中有的人辭職是辭去職業,從此轉行;而劉富君辭職是辭去職務,選擇在行。
作為一名時年37周歲的辭職干部,劉富君覺得首先要干靠譜的事、干自己最有競爭力的事情、干真正能發揮社會價值的事。畢竟,他的第一責任是養家糊口。“辭職的時候就想,我的優勢就在于政策研究、公文寫作、演講與口才、招商引資、機關組織人事規則以及體制內考試等方面的專業積累與經驗特長。這些優勢都是靠時間、心血沉淀下來的,是體制外的人無論如何都難以具備、不可復制的。不能因為辭職就丟掉這些優勢和經驗另起爐灶,而是要通過市場化運作發揮更大價值。”
劉富君自稱好為人師,之前他經常喜歡給下屬和同事搞培訓,“講公文寫作,講體制內考試”。他熟悉公務員遴選考試機制和機關運行的特點,而且口才出眾,見地深刻,憑借這些,他在小圈子里頗受好評。辭職后,他想去實現心底的一個夢想:如果建一個網站為百萬基層公務員提供培訓,哪怕只有十萬人付費,每人收1000元,這也是個億元的項目。
打定主意,劉富君在無錫家小區對面一個農民房安置小區里,以月租750元租下了一室一廳,注冊成立了無錫金倉銀谷咨詢管理有限公司,配上電腦和話筒,開始了在線的在職公務員考試以及遴選培訓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