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今年北大和清華的自主招生,從通過初審的名單來看,北大多達1257人,清華也多達755人。像省實驗中學、歷城二中、章丘四中等名校中通過北大清華初審的考生,絕大部分都有各類競賽的一等獎證書。像通過北大自主招生初審的歷城二中的王騰輝和王淑鋮,獲得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的金牌,不過,由于沒有入選奧賽國家集訓隊,所以,這一優(yōu)異成績可以當作自招的敲門磚。而通過清華自主招生初審資格的省實驗中學的張昊霖和陸候祥,主要獲獎經(jīng)歷就是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省級賽區(qū))一等獎。
畢竟,奧賽獲獎的是少數(shù)。對于大部分高考生來說,通過考試升入大學,還是最主要的渠道。
知名教育專家熊丙奇告訴記者,取消高考加分后,將主要通過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zhì)評價來引導學生發(fā)展個性、特長、綜合素質(zhì)。其中,自主招生主要是90所學校的5%自主招生,主要針對的是獲得國家、省級以上競賽獎項的有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zhì)的學生,名額在2.5萬名左右,占不到高考總?cè)藬?shù)的0.3%。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每個學生都進行綜合素質(zhì)評價,并把綜合素質(zhì)評價納入高考,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他看來,山東的此次試點,可謂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堅冰,是一個不錯的開始,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的力度,還是試點高校的數(shù)量,都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存在瑕疵?部分高校被指“沒誠意”
山東省今年有9所高校將組織開展綜合評價招生試點。不過,由于綜合評價招生計劃納入當年招生計劃的大盤,并且,綜合評價招生如果沒錄滿,計劃數(shù)將納入當年統(tǒng)招計劃,因此,部分高校的招生方案,被很多考生和家長批評“毫無誠意”。
在試點的9所高校中,最被考生和家長詬病的,莫過于哈工大威海分校。在該校最先公布的報名條件中,要求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10個科目全部為A,之后,學校又悄悄撤下簡章,改成了9A,并且,要求高中三年的學業(yè)成績排名,位于年級的前5%。而從提供的招生專業(yè)來看,一個是生物工程,一個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而這兩個專業(yè),其實并非該校的特色專業(yè)或者強勢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