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看來,縱然有高價彩禮致貧現象,但黨政機關出臺規定并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因為這背后有全國性的婚戀市場形成的深層次社會根源。

  “傳統中國的通婚圈大概在方圓20公里內,每個地方都有家庭條件很差的男性娶不到媳婦。”賀雪峰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但是今天全國性的婚戀市場形成了,貧困地區的女性不愿留在當地,讓沿海地區條件很差的男性也有可能成家,老少邊窮地區的光棍卻大幅增加。

  賀雪峰表示,雖然因婚致貧值得關注,但制定硬性的彩禮標準并不具備可操作性。農村工作有其特殊性,基層干部推行政策一般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于高額彩禮這種準社會性的現象,采用運動式的治理方式并不現實。“政府出臺限制彩禮的規定也沒有法律依據。”

  賀雪峰也強調,不論是彩禮主要交到女兒手中的代際財富轉移,還是主要交到女方父母手中的家庭財富轉移,都是對男方家庭的極大剝削,給他們造成了很大負擔。政府最好還是通過倡議方式,倡導移風易俗,改變人們的婚嫁觀念。

  “只要農村性別不平衡繼續存在,高額彩禮問題就會延續。”賀雪峰指出,當下中國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人口流動大,農村女孩大量流失,導致農村適齡結婚青年性別比失去平衡。農村適婚女孩缺少,彩禮必然隨之推高,這種局面在短期內很難改變。(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軍、楊彥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