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安徽碭山縣文明委在2015年3月下發的倡議書提出,自覺抵制高額彩禮、大辦宴席等不良現象。該縣官莊壩鎮在當年4月舉行的千人倡議簽名活動中,更是有鎮村干部和群眾代表當場表態,“不收、不給天價彩禮,聘禮控制在3萬元以下?!?/p>
甘肅崇信縣則從法律角度入手,通過培訓使村民在保媒拉纖過程中自覺與“天價”彩禮現象作斗爭,從源頭預防媒人哄抬彩禮行為。同處甘肅的張家川縣還指出了貸款送彩禮的危害,在一次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放儀式上強調,應向貧困群眾講清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是有借有還、用于發展產業的專項資金,不能用作婚嫁彩禮或其他消費,一經發現,全部收回。
與倡議不同,四川雷波縣西寧管委會出臺了明確的規定。2013年12月,當地發布了《關于加強對移風易俗中婚喪等民事活動的引導和管理相關事宜的通知》。通知要求,婚嫁中,給女方家禮金在6萬元內,彩禮在2.6萬元內。女方不得再索要其他現金及財物。超出規定多給的,一經查實,予以沒收。
雷波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江澤明告訴記者,出臺這個規定有特定原因。“高額彩禮不但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負擔,還極容易引發男女雙方家族之間的沖突?!币虼?,管委會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彩禮金額上限,并抄送縣級相關部門和領導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