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上午,濟南市政府召開全市燒烤治理專題推進工作會。會上公布了濟南市燒烤治理辦法(審議稿),對今年夏季燒烤治理提出明確要求,給露天燒烤設定了紅線,以確保燒烤經營有序規范。
每到夏季,濟南的大街小巷就會出現規模不一、口味大同小異的燒烤攤。無論是在狹窄的小巷里,還是在寬敞的馬路邊,常能碰見那燃得歡快的炭火,那星羅棋布的桌子、板凳,人們成團聚在一起,吃串碰杯,好不熱鬧。
扎啤配烤串,濟南人偏好這口,吃得不亦樂乎。這其中是有緣由的。一方面,是受濟南經濟狀況、氣候條件的影響;另一方面,燒烤由來已久,濟南人吃出了一種感情。

調查發現,在上世紀80年代,燒烤便在濟南生根發芽。第一批燒烤集中出現在經一緯九附近,因此那里的燒烤多以“一九”命名,是濟南燒烤攤的起源地。
那時的燒烤,露天環境簡陋,價格低廉,兩三毛一串,串著兩三塊小肉丁。老百姓的生活收入水平尚低,路邊燒烤、馬扎地攤屬于低消費形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當時市民對于高檔餐廳的消費恐懼 ,給市民一種安全的消費感受。再加上濟南作為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人流流動大,進城務工人員、小市民階層,成了燒烤攤最初的消費者。
夏季酷熱的氣候條件也催化了濟南燒烤的興盛。

一本地傳統燒烤店的吳老板由最初的愛吃燒烤到現在從事燒烤行業,經營店鋪已將近6年,他說道,“濟南夏季炎熱,有‘火爐’之稱。每到夏季,老百姓都會想要吃得涼快,于是露天烤串加冰爽的扎啤便成了絕配,再加上花生、毛豆。穿著寬松的褲衩、休閑的短袖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喝邊聊成為了一大樂事。濟南燒烤最初就是這樣流行起來的。”
吳老板的店一直堅守著做傳統燒烤的風味,但近幾年,主題燒烤在濟南方興未艾。在吳老板看來,傳統燒烤以吃為主,享受的是美味和放松的感覺;主題燒烤更加注重服務和主題氛圍的營造。確實如此,主題燒烤是在傳統燒烤基礎上的擴展和延伸,它添加了更多的元素,像足球、動漫、自行車等,融入了人們的興趣愛好,在設施和環境上也有特色,這是燒烤文化日趨文明、日趨品牌化的一種表現。

濟南燒烤文化能傳承到現在,也源于人們吃燒烤的一種情懷。比吃一盤菜用舌頭去感受味道,吃燒烤更多的是用牙去撕扯食物,人們享受那種快感和豪爽。無論坐著吃、側著吃、站著吃,都不失暢快淋漓。還有一點妙處是,吃燒烤方便朋友談心閑聊,因為燒烤的量詞是串,不是盤,不是碗。每吃完一串,嘴巴都會閑那么一小會,和朋友碰個杯或者談談心。
但燒烤文化在給老百姓帶來味覺刺激和心靈放松的同時,也給市區環境帶來了麻煩,垃圾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相繼產生。現在露天燒烤仍然存在,傳統燒烤仍是一種風味堅持,但在發展中,延伸出了主題燒烤,商家在室內擺起了各具風格的燒烤攤。這種變化對城市環保是有一定益處的。
新燒烤治理辦法的提出規范了濟南燒烤的管理,同時也表現出濟南燒烤在隨著時代的變化改善,燒烤爐具進屋、無煙燒烤被提倡普及。
濟南燒烤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已滲透在濟南老百姓的生活里,正逐步地實現與整潔市容的共存。人們在享受吃串碰杯的樂趣的同時,也可以免去對城市環境的擔憂。
(新銳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