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梳理,記者發現濟南有不少道路存在施工延期的問題,該交工的時候卻交不了工。而且,施工方給出的原因多是管線復雜、需要多方協調。這樣的結果,無疑首先影響市民生活,道路旁的商鋪,商家一天天損失的都是真金白銀。

  據了解,濟南市繞城高速以內共有道路1305條,分別由多個投資主體投資建設和維護管理,去年“修路季”,濟南就有一百多條路同時在修。

  按照規劃,緯十二路改造原本預計2015年年底竣工通車,但是直到今年4月份該路段才實現雙向通車,現在道路上有些施工還沒有結束,這樣的施工無疑使得緯十二路這條南北動脈遲遲無法發揮作用。

  再往前面說,2013年10月25日,濼文路開修,預計2014年3月25日通車,但直到2014年9月底,500多米的濼文路還是“大門緊閉”;第二次延期后,市人防辦又通告了第三次通車時間——10月底;10月13日,攤鋪完最后一層瀝青的濼文路還未通車。

  此外,荷花路東段、烈士山東路、少年路西橋等道路和橋梁均存在過多次拖延工期的現象,竣工日期都曾多次延期。

  施工影響商戶,國內有些城市給補償

  目前,我國現有法律無明確規定,要求市政工程施工對商戶造成的影響或損失進行補償等。但有些地市規定,可在稅費方面對受影響的商戶進行一定補償。

  比如南昌市就規定,若因客觀原因(如城市道路施工、市政工程改造等)造成商家停業或生意受到損失,商戶可申請減稅。該市相關稅務部門明確表示,受影響的沿街商家若停業或裝修,在申請核準后,可免除稅收;繼續經營的可向稅務部門申請下調稅費定額。泉州市也有類似規定。

  (生活日報記者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