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兩部本土導演自己拍攝的片子入圍戛納電影節,這事兒我會亂說?

  如果現在不知道劇情片《灼痛》和紀錄片《貢秋卓瑪》,那你就out啦!目前兩部電影均同時入圍了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單元。

  一個大寫的牛!

  目前,影片主創已啟程前往戛納,將在電影節期間參加影片展映交流活動。一起來和小編看看!

  與去年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和侯孝賢導演的《聶隱娘》入圍第68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不同,今年沒有一部華語大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爭奪金棕櫚獎,令人遺憾。雖然缺席入圍主競賽單元,但依然有齊魯影業出品的兩部影片《灼痛》和《貢秋卓瑪》入圍了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單元。

  此次參展的《灼痛》和《貢秋卓瑪》均由簽約齊魯影業的中國新銳導演金華青導演。1984年出生的金華青雖然年輕,但其導演的作品已獲得第5屆英國華語視像藝術節最受觀眾歡迎獎、第4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獎等數十個國內外獎項。去年金華青導演的《英秀》就入圍了68屆戛納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齊魯影業主創人員受邀走上戛納紅地毯,片中12歲的濟南小演員史智恩成為中國第一個走上戛納電影節的童星。

  劇情片《灼痛》,以來自偏遠農村小姐弟倆沈茵茵、沈曉寒隨父母到大城市給父親治病的遭遇和一對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戀人顧子華、楊清越找工作過程中屢屢碰壁這兩條主線,剖析了貧窮農民后代面臨的尷尬、無奈和生存壓力。該影片拍攝角度和手法新穎討巧,能夠參展此次戛納國際電影節,可以說是帶來了意外驚喜。

  值得欣慰的是,片中兩個00后小孩姚宏合美和陳坦銳的表演很出彩,尤其8歲的小男孩陳坦銳第一次“觸電”,就表現出了做演員的潛質,頗有靈氣和天賦。

  紀錄片《貢秋卓瑪》講述的是藏族姑娘貢秋卓瑪2012年獨自一人闖蕩北京,堅持將原生態的淳樸音樂傳遞給人們,堅持傳播藏族文化的故事。雖然幾年的北漂生活讓貢秋身心疲憊,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但她一直努力堅持著尋找傳播藏文化的新路子,并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目前,《灼痛》和《貢秋卓瑪》的主創人員已奔赴戛納,將在戛納電影節上與各國電影人舉行座談交流,參加中國之夜等宣傳活動,并參與戛納電影市場,接觸國際買家,在宣傳電影的同時,探尋更好的國際發行和發展道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派記者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