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經大學大四學生王忠義:“考試和救人相比,當然救人更重要”

  已經大四的王忠義有很多人生大事要做。作為應屆畢業(yè)生,他要面臨幾個重要的面試,4月23日他還要參加山東省公務員考試。“考試和救人相比,當然救人更重要。小男孩如果因為我的延誤而失去治療的機會,我心里會內疚一輩子的。”王忠義說。就這樣,他在克服動員劑反應的同時又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備戰(zhàn)考試。

  回憶當初加入造血干細胞庫的經歷,王忠義笑著說,是自己一個人主動去的濟南市紅十字會的一個采集點,“因為我當時看到很多造血干細胞捐獻救人的消息,覺得自己也應該加入。2013年10月,就跑去采樣了。”其實,平時王忠義一直參加無償獻血,2011年至2016年他共參加了18次無償獻血,其中4次為全血捐獻、14次為機采血小板捐獻,累計獻血量超過6000毫升。今年初他接到通知,與一個年僅8歲的小患者配型成功,經高分辨檢測相合,并順利通過身體健康檢查。

  這次捐獻,王忠義是在女朋友的陪同下來的,“我沒敢告訴父母,盡管我知道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還是怕他們擔心。”王忠義說。

  濟南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為了捐獻王忠義其實耽誤了幾個面試機會,他是學金融的,如果有企業(yè)相中這個有愛心的好小伙,就快點“收”了吧。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大三學生曹勇:“很清楚捐造血干細胞對患者的意義”

  22歲的曹勇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學的是生物技術專業(yè)。“可能我學的專業(yè)和醫(yī)學比較近,一直在學習一些干細胞方面的知識,很清楚捐獻造血干細胞對患者的價值和意義。”曹勇對記者說。

  2014年,威海市紅十字會組織造血干細胞采集進校園的公益活動。曹勇作為班長組織了同學去參加,自己也成為了一名捐獻志愿者。“沒想到這么快就配型成功了。”曹勇說,2015年底,他接到和外地一位50多歲的重癥女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隨后經過高分辨檢測相合。

  4月16日,曹勇就從威海來到濟南,經過體檢和隨后注射動員劑做好捐獻準備,21日正式進行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

  “我和爸媽都說了,也和他們解釋了捐獻流程,他們都很支持我。”曹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