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在公車改革中,為創新公務出行方式,去年投放了150輛新能源汽車,供22個黨政機關分時租賃,實現綠色公務出行。(資料片)
山東省級公車改革已經完成三個多月了,濟南的公車改革也已正式啟動。公車改革不僅改了公車的使用方式,對于省直和市直機關的公務員們而言,也改變了他們的出行理念和工作方式。齊魯晚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公務員表示,根據現行的公務交通補貼標準,能夠滿足公務出行的開銷。
有公車時沒考慮學車,現在成軟件打車達人
前幾天,省直機關公務員李東剛領到了車補,按照省里正科級補助標準,他從去年12月開始,每月都可以領到650元。
去年年底,我省公車改革基本完成,補貼也發放到位。李東覺得,這個補貼實際上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我本來就不坐公車,公務應酬也比較少,上下班來回坐公交。原來市內公務的交通補貼有保險限額,一年也就幾百塊,而現在的車補一個月就能拿到650塊。”
李東的分管領導、副廳級干部王忠則感受到了更大的變化,雖然他每月能領到1560元的補貼,足夠覆蓋公務出行的交通成本,但他還是覺得有點不方便。王忠家在濟南東部,離單位20多公里,車改前,他有時能開著公車回家,省直車改方案規定只能保留一把手用車,因此他的車就上交了。“我一個50多歲的人,每天上下班只能坐公交車,光上班就得一個多小時,最近我也在考慮買車了。”
由于自己會開車,買了車之后,王忠的出行將不成問題。而省直部門某處長劉洋則不得不努力適應新的出行方式:原先處里有專門的司機和公車,劉洋壓根就沒考慮學車這回事,這次公車取消了,劉洋傻了眼,只能跟著孩子,學會了用軟件打車。劉洋的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出差,有一次在出一個緊急差時,由于沒公車坐,只好坐了最近的一趟火車去。而目的地的下屬單位也因為沒有公車,接送就隨之取消了,劉洋到了火車站后,自己打車去下屬單位,辦完事后,又繼續坐火車去另一個單位,“本來兩天就夠了,結果四天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