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一直掃大街”

  “我主要負責天臺路社區這一塊,家就在附近,在這里生活了20多年。但工作后,我覺得重新認識了自己生活的環境。”辛克泉告訴記者,他現在清楚地知道,自己負責的片區一共有多少隔離帶、多少個花壇綠地。“保潔一圈大概要走45分鐘,會撿60個左右的煙頭。”他會根據數字統計和沿街商鋪類型,給小組的環衛工分配任務,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這條街上的垃圾箱位置,老環衛工不會注意擺放的距離問題,不會想到擺放點位與行人流量的關系,怎樣放利用效率最大,我計算過,事實證明,這樣才更合理,而不是所有垃圾箱距離都一樣。”他說。

  常年在田家花園一帶打掃衛生的老環衛工劉大爺笑著告訴記者,原來以為這些大學生還是娃娃,來做做樣子,現在他是從心里佩服。

  關于很多人擔心大學生當環衛工大材小用的問題。環衛部門表示,在招聘時已提出:對在本崗位工作考核優秀的新進人員,在符合相關條件的情況下,經上級人社部門核準優先轉為本單位管理或專業技術崗位。也就是說,這些大學生并不會一直在一線。

  “從掃大街做起的大學生們,如果走上管理崗位,有基層經驗、有能力,必然會在更大程度上推動環衛工作的進步。”關經理說。

  “樹洞里有垃圾要清理一下,還有一個垃圾桶的滾輪壞了需要上報。”停下車,“片長”一邊指揮者環衛工清理垃圾,一邊記錄著出現的狀況,關于未來的去向,他告訴記者,自己暫時沒有太大的計劃,“先干好眼前的事吧。”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