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近40年蘋果,今年最難了
在棲霞市松山鎮(zhèn)的一處冷庫中,存放著附近近千戶果農的蘋果,一箱箱蘋果堆滿了幾十個冷庫,足有三人高,場面相當壯觀。而每斤蘋果的存放費是0.2元,存越多費用便越高。
在冷庫,記者遇到了果農崔忠仁。“我家種了四畝蘋果,從80年代就開始種了,今年是最難的一年。”63歲的果農崔忠仁跟記者訴苦。“舍不得雇人,人工費太貴了,套袋工人一天費用就240元,還得管飯。”崔忠仁說,就在所有活都老兩口干的情況下,不算上人工,一斤蘋果的成本價都要一元左右。去年行情好一些的時候,崔忠仁每畝蘋果掙了3000多元,而今年,四畝地的一萬多斤蘋果還在冷庫里放著,一點都沒賣出去。“收的價格太低了,有的七毛、八毛還不夠成本價,舍不得賣,想再等等看,可是賣不出去又犯愁。”崔忠仁無奈地說。
蘇家店鎮(zhèn)吳家村的吳法愛比崔忠仁還犯愁。吳法愛今年64歲,兒子吳少龍38歲,已成家,兩家人都是靠種蘋果為生。“一個多月前,我兒子爬梯子給果樹剪枝,不小心摔下來,大腿骨折,這兩天剛出院,住院花了3萬5千多元,都是親朋好友你一千我一千湊的。”吳法愛告訴記者,他們兩家一共種了三畝蘋果,到現(xiàn)在一個都還沒賣,而且2014年賣蘋果的錢還沒有收回來。
蘇家店鎮(zhèn)一共有51個村,卻建有56個冷庫,都是個體戶,其中不乏有資金不足向銀行貸款的情況。果農將蘋果存在冷庫里,冷庫代為銷售,銷售的錢扣除冷庫使用費后再給到果農手中。而近兩年有些冷庫因資金鏈斷裂,致使果農的錢也遲遲還不上。“愁啊!”吳法愛告訴記者,只要是蘋果沒賣出去的果農,都在愁,有些甚至都愁出了病。
蘇家店鎮(zhèn)老潘頭果蔬合作社的社長潘志龍說,早些年,陜西那邊雖然也種蘋果,但是冷庫少,蘋果放不住,價格也相對便宜,客商一般先去那邊收蘋果再來煙臺。但是如今那邊也有冷庫,蘋果有庫存,就對煙臺蘋果銷售產生了沖擊。這在2014年下半年就有所體現(xiàn)了,但是沒有去年和今年這么明顯。“再過兩個月,早熟品種的蘋果下來了,冷庫里的蘋果就更賣不動了,只能扔。”就在記者采訪時,一輛農用三輪車來到冷庫收“爛果”,600多斤有輕微腐爛的蘋果,50元錢就收走了。“總比全爛了強”,果農無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