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進一步告訴記者,比如企業的疫苗發貨時掃描監管碼,到經銷商處接收時也掃描,再發給CDC時也會掃碼,但是到了CDC之后好像就不一定了,有些地方都沒這條件。CDC想查監管碼也查不了,只能通過藥監。近年來有幾個省份的CDC就只好自己建監管碼信息網絡,但前提是要供貨方按他們系統格式將相關監管碼給到他們,然后才能逐級掃。”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上的內容也側面印證了全國疾控系統信息化建設粗放的現狀。

  2014年6月23日,CDC官網發布的《湖南省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一文中,湖南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設作為全行業的先進經驗被推廣,文中明確指出,“在中國疾控中心大力支持和省衛生廳的高度重視下,湖南省疾控中心承建的國家三級衛生信息平臺試點項目(疾控云平臺)涵蓋了慢性病管理、出生與死因監測、艾滋病防治、結核病防治、嚴重精神障礙信息管理五大業務系統,免疫規劃管理及疫苗監管信息系統是疾控云平臺的一部分,是基于疫苗電子監管碼進行開發和部署。”

  文中顯示,湖南省疾控中心紀委湯清波書記的報告“引起了會議代表的極大興趣,大家一致認為,疾控信息化是疾控業務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的關鍵措施。”

  而此時,已經距離藥品電子監管碼最初的推行過去了將近10年。

  “不止這樣,實際上,新版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很高,但實際上各級疾控,特別是基層疾控根本就達不到要求,比如要求冷庫溫度聯網實時監控。”該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