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6歲的小宇(化名)眼里帶著淚花,抬頭問媽媽:“還有幾個人?”他的媽媽孫女士用病例本扇著風,表情焦急卻用最溫柔的聲音說:“快了,兒子。快了。”
3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40……
這并不是山東省中醫院東院區兒科門診最忙的時候,小宇母子在這里排了近50分鐘隊,前面還有好幾位病人。因為感冒,剛來時活潑的小宇眼看著沒了精神,幾個哈欠打過,小眼睛里泛起了淚花。“還好他不鬧。”孫女士言語里略有欣慰。
在一起排隊的家長口中,這點等待與著急看病的心情相比,不值得一提。
濟南市民解女士9:30左右掛上號,估計到11:30左右才能輪到。淄博市民劉女士曾經早上8:00從淄博出發,到這里看完病已是下午5:00,晚上9:00才回到家。
漫長的等待并不能歸咎于醫生效率低下。當天坐診的兩位主任醫師,從業已20多年,早上8:00開始接診,到12:00還未結束,桌上杯里的水,只喝了兩口。
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仇冰玉說,目前,山東每千名兒童只有0.6名兒科醫生,略高于全國0.53名的平均水平,但是與醫療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據推算,中國兒科醫師的缺口至少20萬,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放開,這一缺口還有擴大之勢。但在過去5年,兒科醫師數量不增反減——一方面新鮮血液補充不足,另一方面現有的兒科醫師也在流失。
3月17日至18日,大眾網記者在濟南的幾家省級醫院的兒科進行采訪,直擊兒科醫生的緊張忙碌與患兒家庭的無奈焦急,并結合主管部門開出的“藥方”,揭一揭兒科看病難的“根兒”。
山東每千個孩子才有0.6個兒科醫生 揭揭兒科看病難的“根兒”
大眾網記者 馬俊驥

3月17日上午,山東省中醫院東院區兒科門診主任醫師的桌上,水杯里的水位只下去兩口,一直到中午12:00,她再沒得空喝過。(大眾網記者 王長坤 攝)


3月17日上午,山東省中醫院東院區兒科專家門診室被擠得滿滿當當,雖然有助手幫忙,兩位坐診專家仍然忙得一刻不停。(大眾網記者 王長坤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