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配送員“餓了么”配送員

  記者:“叫什么名字?”

  大眾家常菜經營者:“大眾家常菜。”

  記者:“是這個嗎?”

  大眾家常菜經營者:“是。”

  店面雖然不起眼,但這家店單月網絡銷量卻高達1815單。

  這是餓了么網上一家名為“咕咕叫快餐”店鋪,每個月的網上訂餐量高達2532單。網上登記地址為錦江區耿家巷,但實體店卻是在一河之隔的武侯區勝利新村。店家上傳的照片,門面和大堂寬敞亮麗,而商家實體店門面狹小局促,店內沒有大堂,只有一間20平米左右的制作間。

  在“餓了么”的網站上顯示,這家網名為“食速達”的商家,菜品色澤艷麗,廚房不銹鋼灶具潔凈透亮。而實體店的廚房卻是這樣,昏暗狹小的制作間,墻

  上、灶臺上、飯鍋上到處是黑乎乎的油漬;老板娘剛剛從外面買來的火腿腸,用牙咬開外包裝就直接分切配到炒飯中;掉進臟東西的飯盒,在桌上磕打一下,就直接

  裝飯;用完盛飯板直接放在全是污漬的鍋蓋上。

“食速達“食速達

  餐廳”廚房

  食速達經營者:“今年還少呢,沒有去年多,趕上去年冬天的時候,一天送四十多來單,跟玩似的?!?/p>

  調查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路旁有一家名為“宏偉快餐的餐館。在餓了么上的店鋪名叫“宏偉餐廳”。灶臺就在門口露天擺放,上面布滿黑黑的油漬;廚師用臟得看不清原色的抹布,將鍋里、鍋底擦了幾遍,然后又將抹布墊在炒勺上;漏勺就放在腳邊的臟水桶上,用時拿起來不加清洗直接使用;菜品出鍋時,廚師將手指伸進鍋里蘸出湯汁,伸進嘴里嘗味道,感覺滋味不夠好,又將菜品倒回鍋里再次翻炒。

  我國對餐飲服務實行許可制度,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并在就餐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或者擺放。

  2015年北京市通州區開展了無證無照餐飲集中整治,歷經40余次聯合執法,共關停了1281戶無證或衛生不達標小餐飲單位。這條三元路,曾經聚集著多家小餐館,現在有些門面房上還留有當初懸掛牌匾的痕跡。這些被摘掉牌匾的門面房里,卻依然很忙碌。

  福香來菜館經營者:“牌子怎么沒掛?。繘]有營業執照?!?/p>

  三元餃子館經營者:“沒有營業執照我們?!?/p>

  這幾家本已被關停的餐館,可謂“名亡實存”,并且有些店可謂生意興隆。他們如今在大門上或吧臺前都貼上了標志,“本店已加盟餓了么”。  

  某店主:“如果走餓么的話,就相對貴一點,每單要提百分之十五點走,羊毛出在羊身上,他提了我的點,我肯定要把價格提高一點?!?/p>

  調查采訪中,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更為奇怪的現象。在通州萬達廣場東南角,餓一個沒有任何牌匾標識的商鋪,店鋪辦公室角落里有一臺電腦,餓了么通州北苑地區配送團隊的管理人員,平時就在這里用這臺電腦上辦公。

“餓了么”訂單派單“餓了么”訂單派單

  每天上午十點,所有配送員上崗前都要在商鋪前開早會,然后開工外出接單??墒?,每天散會后,配送團隊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并不離開,而是全都進了這家商鋪里,排隊等候。

通州北苑地區“餓了么”通州北苑地區“餓了么”

  配送團隊早會

  每到這時,就在同一臺電腦上,另外一個工作人員在上面操作著。令記者詫異的是他竟然打開了五個“餓了么”網上店鋪的接單客戶端。分別是久久香便當、ENJOY、hello咖喱、棒棒美食、臺北治愈你。而排隊等候的配送員,也接連從一個小窗里口,拿出包裝好的餐盒,外出送餐。

  餓了么派單員:“一個人兩單,該走就走。”

  記者打開餓了么網站找到了相應的店鋪。這五家店登記地址各不相同,卻都很模糊,五家店都沒有上傳實體店鋪照片,但五家店鋪無一例外都登上了方便客戶搜索的首頁。配送團隊負責人向記者道出了這五家店的秘密。

  餓了么配送員:“他就五個店,五個店合起來?!?/p>

  餓了么通州北苑區域配送團隊負責人:“五個店的餐都是從這里出?!?/p>

  原來在這個店鋪辦公室的后面,還有一間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間,里面有兩個工作人員正在加工著食品。這五家店網上售出的所有外賣食品竟然全部出自于這間小小的廚房。

  五家店店長:“咱們一天多少單,400多單,一天啊,你以為一個月啊?!?/p>

  只有兩個人,一天里是如何炒制出幾百單形色各異飯菜的?這五家網上店鋪里登載的一道道看似新鮮艷麗的美食,又是如何加工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