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4點左右,日照市國際海洋城濤雒鎮沙嶺子村村民挖出了一塊清朝末期的魚骨碑。根據碑文記載,石碑立于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距今已有107年。

  中國歷史記載,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于1906年出生,1909年繼位,年號“宣統”。魚骨碑碑文的最后一行為“宣統元年三月吉日首事人丁以正等會同濤東連八村公立”,記載了立碑年份。

  魚骨碑長約1.3米,呈長方體,表面字跡清晰。通過碑文“于光緒二十三年具稟案”“濤雒東濱海領上舊有龍王廟相傳起始于隋唐間”“此廟之棟梁初皆魚骨作成故至今稱為魚骨廟”等字樣,可以推測碑上刻了龍王廟的歷史和演變。

  村民王偉月介紹,村里很多老人都對魚骨碑有些記憶。相傳村里有一個建于隋唐年代的龍王廟,當地人都稱其為魚骨廟,廟前有一塊石碑,人們便稱它“魚骨碑”。魚骨廟高大雄偉,廟內龍王坐鎮,曾經名揚四海。但在1970年左右,魚骨廟被破壞了,魚骨碑也被村民抬到河邊。

  時代變遷,不管過去多少年,村民們都忘不了魚骨廟和魚骨碑。每年的農歷正月十六和六月十三,村民們都會祭拜龍王。近年來,村民們尋找魚骨碑的熱情不斷高漲。現任村書記呂其來咨詢了村里很多老人,結合殘留的歷史資料,粗略劃定了挖掘范圍。

  3月14日早上6點,呂其來便和村民一道開挖,失敗2次之后。終于在下午3點左右,找到了魚骨碑的具體位置。挖掘工作結束時,天色已晚,但村民們興奮的情緒溢于言表。呂其來表示,如果條件允許,他們會修復龍王廟,將其打造成日照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

來源:日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