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梳理濟南近10年的修路史發現,幾乎年年都有修路季,除了2010年,最少的時候有10條路在修,最多的時候有50條路同時改造。修路改變城市面貌,就近10年來看,濟南至少有5次修路大潮:為了迎接全運會、十藝節要修;為了集中改造破損或過窄道路要修;為了治堵、構建城市路網要修;為了完善市政管網要修;而這一次,為了海綿城市,路還得修。

  梳理濟南這10年的修路史,每逢重大活動舉辦,濟南都會進入密集修路期,最典型的就是十一屆全運會。

  為了準備2009年全運會,濟南從2006年前后就開始在東部城區進行大修,尤其是奧體中心附近,道路幾乎都是新建。到了2008年,濟南更是列出了150多條道路改造計劃,作為民生工程和全運會保障工程。二環南路、青年東路、黑虎泉北路、黑虎泉西路、經四路、共青團路、文化東路、文化西路、順河高架兩側等10條重點道路,都在當年進行拓寬改造。

  到了2009年全運會召開前,濟南仍在密集修路,當年4月份,濟南有50條道路在改造。因為全運會的不少場館在歷下區東邊,全運會前修的路也集中在歷下區。

  除了全運會,濟南還在2013年舉辦了十藝節。從2012年起,濟南又開啟“打雞血”式的修路模式,當年完成了濟齊路、北園大街、二環東路高架及玉函路、奧體中路等42條市政道路的建設整治。2013年,為了趕在10月份十藝節開幕前把路修完,和平路、山大路、泉城路、二環南路快速路、二環西路南延地面道路等十多條路在5至7月時集中開工。當年計劃修18條重點道路,二環西路、緯十二路等工程都列入了“迎十藝節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