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中定位,變軌中起跑

  春節前夕,善后辦機關某部門精心籌劃的一項工作方案竟然沒通過,這對在原軍區機關工作多年的“高參”們,是一個不小的震動。

  “要從大軍區思維定勢、固有模式和路徑依賴中走出來。”聽著善后辦首長語重心長的話語,他們先是心里受觸動,繼而,越琢磨越臉紅心跳,越覺得是這個理。

  “方案沒通過,問題不在材料質量,而是出在角色定位上。”這個部門的一位領導認真反思說,“過去身處大軍區機關、位于練兵備戰第一線,側重于宏觀籌劃指導,現在處于從屬保障服務的位置,再像以前那樣琢磨大思路、大手筆、大動作,肯定不合適了。”

  于是,他們及時從“指揮員”角色,轉換到“服務員”上來。找準了自身的定位,思考籌劃工作,就有了方向與準星,方案重新報上去,很快得到認可并通過。

  “善后辦機關小、人員少,集服務、解難、協調、管理多重職責于一身,且直接面對一線單位,工作指導上橫寬縱短,必須轉變職能、作風和工作方式。”這件事后,他們專門圍繞建設服務型善后辦機關展開大討論,幫助大家盡快實現3個轉變,即:角色定位由“靠前”向“殿后”轉變,工作重心由“打仗”向“保障”轉變,指導方式由“宏觀”向“具體”轉變。

  善后辦副主任李亞東說,善后辦機關干部必須放下大軍區的架子,挑起“辦公室”的擔子,不論職務高低都應該身先士卒、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做好接地氣的工作。

  善后辦黨委領導率先用行動帶動機關轉身,他們兵分多路深入到所屬單位,面對面傾聽呼聲建議,手把手幫帶師團班子,實打實解決矛盾問題,對各單位反映的歷史遺留問題,帶回機關,逐一梳理匯總和研究分析,分類拿出解決問題的真招實策。

  春節期間,善后系統57名領導和機關干部,主動打起背包、拿上碗筷,蹲到危險品倉庫、單獨駐守的執勤點等30多個單位,同基層官兵一起過年、一起站崗執勤。

  節后,善后辦領導帶機關干部50多人,又分頭到部分師團級單位進行為期一周的蹲點幫抓,并對部隊安全管理進行體檢式檢查督導,對擔負應急保障任務的部分單位抽查拉動,使剛剛整合起來的隊伍依然枕戈待旦,時刻保持戰斗狀態。

  “駐地發生重大火災,5萬多平方米煙酒批發市場、300多家業戶受損,你院救護分隊火速趕赴現場。”除夕下午,善后辦向所屬456醫院發出指令。

  醫院及時啟動應急救護預案,一邊派遣120救援分隊趕赴“火災現場”,一邊騰床位、安排值班醫護人員進入“臨戰”狀態,經歷了轉隸到善后系統后的第一次拉動演練。

  保障不斷供,服務不斷線

  “軍委首長明確要求善后辦,抓好接續保障是重中之重。”善后辦保障組組長矯志悅說,原濟南軍區作為全軍首家大聯勤體制改革先行單位,擔負戰區軍兵種所有部隊的后勤供應保障,在前所未有的調整變軌、體系重塑中,如何確保戰區三軍部隊不斷供、不漏供,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也是一個浩繁復雜的系統工程。

  1月中旬,善后辦機關工作組來到駐濟南鐵路水路軍代處,恰逢該處正在為某陸航團軍用油料運輸的事發愁。原來,去年“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發生后,濟南鐵路局開展危險品運輸專項整治,根據鐵道部有關危險品運輸規定,停止了對該陸航團軍用油料運輸專線業務。

  一邊是國家鐵路運輸安全大事,一邊是軍隊戰備訓練用油急需。面對棘手難題,善后辦黨委領導責成機關與鐵道職能部門磋商,牽頭組織召開軍用油料運輸協調會,不到一周就拿出了軍地雙贏的解決辦法。該陸航團領導激動地說,“雖然隸屬關系改變了,但軍區善后辦依然盡心解難題,讓我們備感溫暖!”

  “不斷供”是對善后辦機關工作能力的檢驗,更是對每名同志擔當精神的大考。1月15日,軍區善后辦接到軍委后勤保障部下發的做好軍隊津貼補貼標準調整有關工作的《通知》,一時間,戰區三軍官兵的工資調整發放成為當務之急。

  然而,機關人員分流后,過去幾個人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能由工薪保險處的女助理員劉獻文一人承擔,稍有疏忽就可能漏供或錯供。

  “請領導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劉獻文用柔弱雙肩挑起了這副重擔,她加班加點核算、審核工資發放報表,連續奮戰半個月,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如期完成,引來官兵一片贊譽。

  “不管分內分外,只要部隊需要他們就主動擔起來。”說起軍區善后辦機關,某航空兵場站的官兵直豎大拇指。這個場站原屬保障單位撤編后,飛行訓練用油調撥計劃申請和下撥渠道都發生了變化。

  馬上開訓了,飛行燃油剩下三分之一就是事故。怎么辦?該航空兵場站值班人員試著給軍區善后辦提交報告,孰料當天就得到批復。

  “為一線部隊全力分憂解難,讓他們輕裝上陣謀打贏!”據善后辦油料助理員李軍振介紹,為保證戰區空軍部隊訓練用油供應不斷線,他們及時理順供應關系和保障渠道,主動與空軍業務人員建立聯系,多方了解掌握部隊需求和飛行消耗進度,專門畫出航空用油計劃表、規律圖,及時跟進保障。

  春節前夕,魯豫兩省趕上了40多年不遇的寒潮,氣溫降到零下20攝氏度。然而,軍區善后辦負責保障的軍兵種部隊,無訓練車船用油受影響。

  原來,寒潮來臨之前,善后辦油料保障人員就提前作出情況研判,及時向部隊發出預警,下達高標號柴油領油計劃,督促部隊盡早請領,統一為擔負戰備執勤任務的車輛更換,確保了戰爭的血液暢通無阻。由于他們未雨綢繆,新年度開訓用油也早就辦妥。

  北部戰區陸軍一名處長深有感觸地說:“軍區善后辦的同志,想我們所想、急我們所需,甚至我們沒想到的,他們也替我們想到了!”

  “老干部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為他們搞好服務,是善后辦的一項重要職責。”軍區善后辦領導告訴筆者,調整改革后,他們負責轉隸過來的1000多名老干部和遺孀的服務保障工作。

  春節來臨,軍區善后辦黨委領導帶機關的同志逐家逐戶登門看望慰問,認真聽取老同志的意見建議,滿腔熱忱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春節過后,他們又專門召開一次黨委會,一件一件梳理研究,把事關老干部工作的問題想到位、做到家。

  一位參加過抗戰的老同志動情地說:“部隊改革,軍區撤了,但黨沒有忘記我們,組織的關懷沒有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