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2月24日訊(記者 李兆輝)24日,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啟動2015年“山東標準”建設第一批行動計劃以來,制修訂“山東標準”654項。其中今年共發布實施覆蓋18個行業的25項能耗限額地方標準,并將一批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轉化為標準,每年可為山東減排氮氧化合物160萬噸、釩鈦有毒催化劑5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效益20余億元。
2014年12月,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出臺了《關于推進“山東標準”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完成29個領域1500項標準的建設任務,實現了從抓標準化工作到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轉變。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張寧波介紹,今年,山東省質監局啟動了2015年“山東標準”建設第一批行動計劃,實施標準化創新和試點示范及推廣應用項目276項,制修訂“山東標準”654項。截至目前,全省共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64項、國家標準3321項、行業標準2190項,累計發布地方標準2347項,分別比“十二五”初增加120%、40.1%、22.1%、25.5%。
其中,今年山東共發布實施覆蓋18個行業的25項能耗限額地方標準,這些標準的實施每年可為全省節約標準煤584.13 萬噸。目前,山東共制定能耗限額標準42項,其中26項尚無國家標準,其它標準指標均高于國家標準,至少推動淘汰落后產能2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山東共發布實施超低排放標準5項,一批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轉化為標準,如:《工業煙氣脫銷催化劑》地方標準,融入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催化還原脫硝技術”,每年可為我省減排氮氧化合物160萬噸、釩鈦有毒催化劑5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效益20余億元。
山東省政府節能辦副主任趙旭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截至目前,山東有效的節能地方標準共有155項,其中能耗限額標準42項。我省制定的《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及造紙、熱電、水泥3項行業實施細則,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引領全省重點企業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效果。到目前,山東列入國家千家重點企業的959家企業建立并有效運行能源管理體系,其中944家企業通過了認證或者評價(認證189家,評價755家)。此外,還有101家非重點企業也建立了能源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或評價(認證8家,評價93家)。這些企業,普遍建立起節能的遵法貫標機制、全過程能源控制機制、節能技術進步機制和節能文化促進機制。據測算,企業通過運行能源管理體系每年可實現節能500萬噸標準煤以上。